讀大學時,我看過很多文章試圖以證明"佛法符合科學",來接引(高級)知識分子學佛。
其用心良苦,令人稱許,所用方法就是《法華經.普門品》所云(摘節):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註1)
經文的"現XX身",不單指變成對方期望的模樣,
而是說你要以對方習慣的形象--行為或語言作媒介(工具),來闡釋佛教。
法鼓山人生雜誌 306期(註2)有一段佛陀對農夫的說法,可引作例子:
「名叫「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農夫,遇見前來托缽的佛陀,
其目的不在教導播種、耕耘等農事,而是宣揚佛法。
因此,所謂的「佛法符合科學」,應視為「借科學之口吻,傳播佛法」。
假如有兩個東西,不知孰長孰短,最好的辦法,
就是拿出有公信力的公制單位來量測裁斷。
比如,A長10公分,B長10.1公分,很明顯,B比A長。
同樣地,假如每每用「佛法符合科學」來作為佛法是"合理"的。
即代表衡量一切,「科學」公信高於「佛法」,佛法必須經由「科學」檢測真偽,
那麼,如同下圖,佛教只有在和科學重疊地帶,會是真理了。
無庸置疑,佛教是信仰、是宗教,
它定義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有終極關懷,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科學觀點與其全然不同,甚至無法解釋,佛教的道理不就不置可否?
所以,想要探索佛教的"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
最終仍回歸到"以佛法研究佛法",方能知其理,體其義吧。
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想要知道最真實的佛教教理教義,入門學習是最快的方式,不要透過別人口吻、比喻。
更不需要在「佛法符合科學,科學符合佛法」上打轉。
-------------
註1:T09n0262_007 妙法蓮華經 第7卷
註2:
(1)法鼓山:春耕心靈(人生雜誌 306期)
(2)經典出處:北傳:雜阿含98經,別譯雜阿含264經 南傳:相應部7相應11經
其用心良苦,令人稱許,所用方法就是《法華經.普門品》所云(摘節):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註1)
經文的"現XX身",不單指變成對方期望的模樣,
而是說你要以對方習慣的形象--行為或語言作媒介(工具),來闡釋佛教。
法鼓山人生雜誌 306期(註2)有一段佛陀對農夫的說法,可引作例子:
「名叫「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農夫,遇見前來托缽的佛陀,
對不事耕作而乞求布施的他,說出內心的質疑。
佛陀用善巧的譬喻為農夫說法,使農夫明白,
耕耘心田與耕耘農田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農夫耕耘農田有鬆土、整地、播種、灌溉、鋤草等步驟與次序,
而學佛人耕耘心田以信心為種子,精進為時雨,
智慧與慚愧為犁具,同樣有步驟有次第。
更重要的是,農夫的耕種雖可獲得溫飽,
耕耘心田卻可以解脫煩惱,獲得涅槃甘露果。
佛陀隨機應教的智慧,使得原來信心滿滿、態度踞傲的農夫,
也由衷地折服,讚歎佛陀『善耕種,極善耕種』。」
由此可知,提"農業"是說法之方便,其目的不在教導播種、耕耘等農事,而是宣揚佛法。
因此,所謂的「佛法符合科學」,應視為「借科學之口吻,傳播佛法」。
假如有兩個東西,不知孰長孰短,最好的辦法,
就是拿出有公信力的公制單位來量測裁斷。
比如,A長10公分,B長10.1公分,很明顯,B比A長。
同樣地,假如每每用「佛法符合科學」來作為佛法是"合理"的。
即代表衡量一切,「科學」公信高於「佛法」,佛法必須經由「科學」檢測真偽,
那麼,如同下圖,佛教只有在和科學重疊地帶,會是真理了。
無庸置疑,佛教是信仰、是宗教,
它定義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有終極關懷,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科學觀點與其全然不同,甚至無法解釋,佛教的道理不就不置可否?
所以,想要探索佛教的"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
最終仍回歸到"以佛法研究佛法",方能知其理,體其義吧。
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想要知道最真實的佛教教理教義,入門學習是最快的方式,不要透過別人口吻、比喻。
更不需要在「佛法符合科學,科學符合佛法」上打轉。
-------------
註1:T09n0262_007 妙法蓮華經 第7卷
註2:
(1)法鼓山:春耕心靈(人生雜誌 306期)
(2)經典出處:北傳:雜阿含98經,別譯雜阿含264經 南傳:相應部7相應11經
(3)類似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傳 -7- 富樓那 - 說法第一
有一次,富樓那經過一個村莊,他對田裏工作的農夫說:
有一次,富樓那經過一個村莊,他對田裏工作的農夫說:
「你們耕水田、種糧食可以資養色身,我教你們耕福田資養慧命的方法好嗎?」
「耕福田養慧命是用什麼方法呢?」農人們問。
「信仰佛教,奉事三寶,對於沙門要恭敬,對於病人要看護,
「耕福田養慧命是用什麼方法呢?」農人們問。
「信仰佛教,奉事三寶,對於沙門要恭敬,對於病人要看護,
慈善公益的事業要熱心,堂上雙親要孝順,對於鄉鄰要隱惡揚善,
不要亂殺生靈,這都是耕種福田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