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7月8日

名相-大正藏

基本上要查佛經(沒有白話文解釋),都是可從這裡查到原文。
CBETA:http://tripitaka.cbeta.org/T
經常會查到的是:大正新脩大藏經 (T01-55 ; T85)

 
(T01-55; T85)是指第1冊到第55冊,以及第85冊。
為什麼只有這幾冊電子化,理由我不清楚。但我認為已經夠用了。
我個人認為,能讀完前32冊,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了。
後面我再說明原因。

 
大正藏的「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的年號。
意謂著這是大正天皇在位(1912年即位)的時候編修的。
可讀Wiki 的條目「大正新脩大藏經」(註1)便可知道。
那麼問題來了,佛教不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
為什麼要查日本的佛經,而不是查中國的?


讀一下中國佛教史,便可以理解原委。
中國佛教最興盛的時期,莫過於魏晉南北朝到唐朝了。
在唐朝,還有玄奘大師帶回國,大量的印度佛經,
可惜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的戰亂,許多佛經都亡佚了。
再加上宋朝南遷(南宋),更加劇了這情況。

我無意貶低,到明朝,
徒剩不立文字教的禪宗和念佛往生的淨土宗,最是興盛了。
我們從明朝大師引用的經典可以發現,
就連南山律宗三大部也都不見了,此乃時代的無奈。
(我聽過不同法師講過好幾次,網路查應該就有大筆資料)

幸好,唐朝時,日本有派人來中國學法,帶回來大量佛經。
總算是有了BackUp(備份)。
到了清末,楊仁山居士等人又從日本帶回來,
使得佛教得以復興,誠言幸哉!
中國佛經有殘缺,這即是為什麼要查日本大正藏的理由。

 
接著,說說我為什麼讀前面32冊。
因為這32冊,都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律、論。
33冊開始,就是中國祖師著作。
不敢說前32冊完全沒有雜質魚目混珠。
然而,佛法既從印度傳入,
想了解佛教的原貌,窺探本源之純然,
擺第一位研究,勢所必然,不是嗎?


最後說說什麼是三藏,即經、律、論。非常大概地說:
經就是(思想)言教、律就是(行為)身教,論是討論身教與言教。

名稱上也很好看懂,
經的話,結尾都會也個「經」,金剛經、楞嚴經...
律的話,結尾就「戒本」、「羯磨」、「律」..參考22~24冊。
論的話,結尾都會有個「論」,說「疏」也行。旨在歸納、演繹、解說經和律的內容。

 

-----------------------------------------
註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AD%A3%E6%96%B0%E8%84%A9%E5%A4%A7%E8%97%8F%E7%B6%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