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6月29日

阿含部經_T02n0125《增一阿含經》32品之6:天子三皈依後,免墮豬胎

原文:T02n0125_024 增壹阿含經 第24卷

大旨
○介紹天人五衰相:
 根據《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天人將死時有五種衰相現前
 1. 頭上花萎,就是頭上所帶的花冠漸漸枯萎;
 2. 衣裳垢膩,就是無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天衣無縫的出處)
 3. 身體臭穢,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氣味來;
 4 腋下汗出,就是兩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
 5. 不樂本座,就是以上種種不好的衰相出現之後,
  天人便對自己的寶座生出不樂的感受,天女眷屬也厭離他們而走開。

本經敍述三十三天的一位天子五衰相現,當會墮入於豬胎。
 帝釋天即教令他自歸三寶,因此,得免入於惡道,而降生為長者之子,
 然後出家證果,在於佛前宣說四諦,佛陀乃聽許他為大沙門。



故事梗概:
忉利天的一位天子即將死亡,身體出現「五衰」現象,因而,愁憂苦惱、搥胸歎息。
什麼是五衰」?
天(神)壽命要結束前,身體會出現五種狀況:
 1. 頭上花萎,就是頭上所帶的花冠漸漸枯萎;
 2. 衣裳垢膩,就是無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天衣無縫的出處)
 3. 身體臭穢,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氣味來;
 4 腋下汗出,就是兩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
 5. 不樂本座,就是以上種種不好的衰相出現之後,
  天人便對自己的寶座生出不樂的感受,天女眷屬也厭離他們而走開。

帝釋天遙聞他搥胸歎息,特來關心。
這位天子告訴帝釋天:他用神通觀察,他下一生將轉世豬,所以哀痛。
帝釋天勸他皈依三寶,因為皈依三寶能免墮三惡趣,就不會投胎成豬。
天子本想趕到佛陀待的竹林精舍皈依,但時間、體力不允許。
帝釋天說:你可以不去,只要在這念三皈依三次。
於是,天子照著帝釋天的話去作,並求生人間作佛弟子。
三皈後,天子再用神通看,下一生已經不是豬,而是長者之子了。
舍利弗尊者知前因後果,在長者之子十歲的時候(已滿七歲),
來長者家,帶長者子(也就是那一位天子轉世)面見佛陀。
長者之子聞佛開示,得法眼淨。回家後告別父母,剃度為沙彌,跟著舍利弗尊者學習。
一段時日後,證得阿羅漢果,於佛前宣說四諦,佛陀乃聽許他為大沙門。



*****
白話翻譯:
經文:
[0677b28] 聞如是:
[0677b28]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0677b29] 爾時,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應。云何為五?
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
爾時,彼天子愁憂苦惱,搥胸歎息。
時,釋提桓因聞此天子愁憂苦惱,搥胸歎息,便勅一天子:「此何等音聲,乃徹此間?」

[0677c06] 彼天子報言:「天子當知,今有一天子,命將欲終,有五死瑞應:
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

[0677c09] 爾時,釋提桓因往至彼欲終天子所,語彼天子言:
「汝今何故愁憂苦惱,乃至於斯?」

[0677c11] 天子報言:
「尊者因提,那得不愁憂苦惱,命將欲終,有五死怪,
 華萎,衣裳垢膩,腋下流汗,不樂本處,玉女違叛,
 今此七寶宮殿悉當忘失,及五百玉女亦當星散,我所食甘露者今無氣味。」

[0677c16] 是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
「汝豈不聞如來說偈乎?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滅為最樂。

[0677c20] 汝今何故愁憂乃至於斯,一切行無常之物,欲使有常者,此事不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
某天,佛陀住在於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和大比丘眾,五百人都俱在。

這時,三十三天裏(忉利天,第二層天),
有一位天子,其身形已有五死的瑞應(凶相之兆)。那五種呢?
1. 華冠自萎,2. 衣裳垢坌,3. 腋下流汗,4. 不樂於本位,5. 玉女違叛。
那位天子因而愁憂苦惱,搥胸歎息。

釋提桓因(帝釋天)聽聞到,便問某一位天子說:
「這是甚麼音聲,為甚麼會響徹到這裏呢?」
他回答說:
「天王!當知!現在有一位天子,其生命即將欲終,
 因此,而有五死的瑞應之出現,
 1. 頭上花萎,頭上所帶的花冠漸漸枯萎;
 2. 衣裳垢膩,無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
 3. 身體臭穢,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氣味來;
 4 腋下汗出,兩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
 5. 不樂本座,以上種種不好的衰相出現之後,
  對自己的寶座生出不樂的感受,天女眷屬也厭離他而遠去

釋提桓因就到那位將欲臨終的天子之處,對那位天子說:
「是甚麼緣故,你愁憂苦惱,乃至於如此呢?」

那位天子:
「尊者因提(因陀羅,帝釋天)!我怎能不愁憂苦惱呢?我
 的生命將欲終了,現出五種死前的怪象:
 華冠自萎,衣裳垢膩,腋下流汗,不樂於本處,玉女違叛。
 現在此七寶的宮殿統統都會忘失,以及五百名玉女也當會作星散,
 我所食的甘露,現在已經沒有氣味了。」

釋提桓因:
「你難道沒聽過如來所說之偈嗎?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威為最樂
 (一切行都是無常的,有生的必定會有死。
 如果不生的話,就不會死亡,這種寂滅乃最為安樂的。)

 你現在為何會愁憂到了這種程度呢?
 一切都是無常(沒有永恆)之物。想永恆存在,是辦不到的。」


經文:
[0677c21] 天子報言:
「云何,天帝!我那得不愁憂,我今天身清淨無瑕穢,光喻日月,靡所不照;
捨此身已,當生羅閱城中猪腹中生,生恒食屎,死時為刀所割。」

[0677c25] 是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
「汝今可自歸佛、法、眾,若當爾時,便不墮三惡趣。」
[0677c27] 是時,天子報言:「豈當以歸三尊,不墮三惡趣乎?」

[0677c28] 釋提桓因曰:「如是,天子!其有自歸三尊者,終不墮三惡趣也。
如來亦說此偈:
「『諸有自歸佛,  不墮三惡趣,
  盡漏處天人,  便當至涅槃。
』」

[0678a03] 爾時,彼天問釋提桓因:「今如來竟為所在?」
[0678a04] 釋提桓因曰:
「今如來在摩竭國羅閱城中,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0678a05] 天子報言:「我今無有此力,可得至彼覲省如來。」

[0678a07] 釋提桓因報言:「天子當知,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向下方界,而作是說:
『唯願世尊善觀察之,今在垂窮之地,願矜愍之!今自歸三尊,如來無所著。』」

[0678a10] 是時,彼天子隨釋提桓因言,即便長跪向下方,自稱姓名,
自歸佛、法、眾,盡其形壽為真佛子,非用天子。
如是,至三說此語已,不復處猪胎,乃當更生長者家。

[0678a14] 是時,彼天見此緣已,即向釋提桓因而說此偈:
善緣非惡緣,  為法非為財,
 導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歎。
 蒙尊不墮惡,  猪胎甚難因,
 自察生長者,  因彼當見佛。

那位天子:
「為何這麼說啊?天帝!我那能得到不愁憂呢?
 我現在的天身為清淨沒有瑕穢,光明有如日月,沒有不照到的地方。
 然而捨此身後,
 死後當會生在羅閱城中的豬腹當中而生,
 生時都恒食屎類,死時會被刀所割截的。」§所以他有神通可以知道下輩子往生哪裡。§

釋提桓因:
你現在可以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眾(僧)。
 如能這樣的話,那時便不會墮落於三惡趣的(地獄、餓鬼、畜生)。
那位天子:
「是否由於歸依三尊(佛法僧),就不會墮落於三惡趣嗎?」

釋提桓因:
「如是(是的)!天子!如果有眾生自歸依三尊的話,終是不墮落於三惡趣的。
 如來曾經說過此偈:

 諸有自歸佛 不墮三惡趣 盡漏處天人 便當至涅盤 (諸有眾生如果自歸依佛的話,就不會墮落於三惡道。
  會盡其諸漏(斷除煩惱),而處於天人當中,最後乃至得涅盤(寂滅,解脫生死輪迴)。)

那位天子問:「現在佛陀到底在甚麼地方呢?」

釋提桓因說:
「現在佛陀住在於摩竭陀國的羅閱城(王舍城),
城中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竹林精舍),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位天子:「我現在已沒有這種神力可去那覲省佛陀了。」

釋提桓因:
「天子!當知!你只要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合掌),向於下方那一方,這樣說:
 『唯願佛陀好好地看看我,我現在已陷於垂窮之地(到了極苦的處境),
  願佛陀矜愍我!我現在要自歸依三尊,皈依無所著的如來。』就成了。」

那位天子聽從釋提桓因的話,就便長跪向于下方,自稱其姓名,
而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眾(僧),
願盡形壽為真正的佛弟子,並不願再生為天子。
像這樣說了三次說後,(用神通)在看,
下生已不再生為豬胎,而是為人,出生在長者之家。

這時,那位天子見此勝緣之後,就向釋提桓因說此偈而說:
善緣非惡緣 為法非為財 導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歎
蒙尊不墮惡 豬胎甚難因 自察生長者 因彼當見佛

(這是善緣,並不是惡緣,是為法,而不是為財。
 導引用正道,這乃是尊者〔帝釋天〕所稱歎之事。
 現在承蒙尊者的提示,已不免墮於惡道,因而難變豬
 我自察會轉生於長者之家,由於生在那裏,生而為人,便能得見佛陀。)


經文:
[0678a20] 是時,天子隨時壽長短,生羅閱城中大長者家。
是時,長者婦自知有娠,十月欲滿,生一男兒,端正無雙,世之希有。
是時,釋提桓因以知此兒向十歲,數數往告:
「汝可憶本所作緣本,自言:『我當因彼見佛。』
 今正是時,可見世尊;若不往者,後必有悔。」

[0678a25] 是時,尊者舍利弗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乞食,
漸往至彼長者家,在門外靜然而住。

[0678a27] 爾時,長者子見舍利弗著衣持鉢,容貌殊特,見已,
便往至舍利弗前,而作是說:「汝今是誰?為誰弟子?為行何法?」

[0678b01] 舍利弗言:
「我師出釋種,於中出家學道,師名如來、至真、等正覺,恒從彼受法。」

[0678b03] 是時,小兒即向舍利弗,而說此偈:
尊今靜然立,持鉢容貌整,今欲求何等?與誰在此住?

[0678b06] 是時,舍利弗復以偈報曰:
我今不求財,  非食非服飾,
 故來為汝故,  善察聽我語。
 憶汝本所說,  天上言誓時,
 人中當見佛,  故來相告耳。
 諸佛出興難,  說法亦復然,
 人身不可獲,  亦如優曇花。
 汝今隨我來,  俱覲如來容,
 必當為汝說,  至要之善趣。

這時,那位天子,則隨著其時壽的長短,而轉生在於羅閱城中的大長者之家。
當時,長者的婦人,自知有娠(懷妊)。
到了十個月滿了之時,乃生一男兒,為端正無雙,為世間所稀有的。

數年後,釋提桓因由于知道此兒已經十歲,就屢次去告訴他:
「你應憶起本所作的緣本,你曾經自言過:
 『我當會由於其因緣(生在長者家的因緣),而得見佛陀。』
 現在正是時候了,可以去拜見世尊了,如果不去的話,後來必定會後悔的!」

某日,尊者舍利弗,到了乞食之時,著衣持缽,
進入于羅閱城去乞食,漸漸往至於那位長者之家,就在於門外靜然而住。
當時,長者子看見舍利弗著衣持缽,容貌很殊特,
看見之後,便到了舍利弗之前說:「你這位行者是甚麼人?是誰的弟子?是行甚麼法呢?」

舍利弗說:
「我的師父出身于釋迦種,我乃在於其中出家學道的。
 我的師名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我乃恒從他受法的。」

這時,小兒即向舍利弗說此偈而說:
 尊今靜然立 持缽容貌整 今欲求何等 與誰在此住
 (尊者現在靜然的站在於這裏,手持缽器,容貌很整齊。
  現在欲求甚麼呢?是為誰而站立在於此的呢?)

這時,舍利弗也用偈回答而說:
 我今不求財 非食非服飾 故來為汝故 善察聽我語
 憶汝本所說 天上言誓時 人中當見佛 故來相告耳

 (我現在不是為了求財而來,也不是為了飲食,
  也不是為了服飾而來,是為你的緣故而來的,你要善察而聽我的話。
  你要憶起你本來所說的,你在天上時曾經發過誓,說生在人中時,當會去見佛,
  因此之故,才來這裏相告與你而已!)
 諸佛出興難 說法亦複然 人身不可獲 亦如優曇花
 汝今隨我來 俱親如來容 必當為汝說 至要之善趣
 (諸佛出興在於世間,是非常難遇之事,在世說法,也是同樣的難以遇到的事。
  人身不那麼簡單可以獲得到的,有如優曇花〔靈瑞花,三千年開一次花〕那樣之難事。
  你現在隨我而來,一同去親見如來的容貌,必定當會為你講說那些至要的善趣之道。)


經文:
[0678b15] 是時,長者子聞舍利弗語已,即往至父母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是時,長者子白父母言:「唯願聽許,至世尊所,承事禮敬,問訊康強。」

[0678b18] 父母報曰:「今正是時。」

[0678b18] 長者子即集香花及好白[疊*毛],共尊者舍利弗,相隨往至世尊所,
面禮足,在一面住。

[0678b20] 爾時,舍利弗白世尊言:
「此長者子居此羅閱城中,不識三尊,唯願世尊善與說法,令得度脫。」

[0678b22] 是時,長者子遙見世尊威容端正,諸根寂靜,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亦如須彌山王,面如日月,視之無厭。
前進禮足,在一面住。
爾時,長者子即以香華散如來上,復以新白[疊*毛]奉上如來,頭面禮足,在一面住。

[0678b27] 是時,世尊漸與說法,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漏為是大患,出家為要。
是時,世尊以知小兒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
苦、習、盡、道,是時世尊盡與彼長者子說。


[0678c02] 是時,長者子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無復瑕穢。
是時,長者子即從坐起,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願世尊聽使出家,得作沙門。」

[0678c06] 世尊告曰:「夫為道者,不辭父母,不得作沙門。」

[0678c07] 是時,長者子白世尊言:「要當使父母聽許。」

[0678c08] 世尊告曰:「今正是時。」

這時,長者子聽舍利弗之語後,就先至於其父母之處,行頭面禮足之後,站立在於一邊。
這時,長者子告父母說:
「唯願聽許(允許)我到佛陀之處,去承事禮敬,問訊佛陀的康強!(向世尊問安)。

其父母回答:「現在正是時候(核准他去見佛)。」

長者子就集香花,以及好的白氈,和舍利弗尊者,相隨在其後面,往至於佛陀所待之處。
到達後,行頭面禮足之禮後,住在於一邊。
那時,舍利弗白世尊說:
「這位長者子,乃居住在於此羅閱城內,並不認識三寶,
 唯願佛陀您,善與他說法,使他能夠度脫!」

當時,長者子遙見佛陀的威容很端正,
諸根都寂靜,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莊嚴其身。
也如須彌山王那樣,其面乃如日月,令人百看不厭。
就前進去禮佛的雙足,然後住在於一邊。那時,長者子就用香花,散在於佛陀的身上,
又用新的白氈,奉上於如來,然後又行頭面禮足之禮後,退住在於一邊。

這時,佛陀漸與他說法,所謂其論說,乃是:
論佈施、論持戒、論升天,說欲為不清淨,漏就是大患,出家為最要的。
這時,世尊已知道小兒的心已開,其意已解,
就以諸佛世尊恒常所說的法:苦、集、盡(滅)、道(四諦),
這時,世尊都統統給與長者子講說。

這時,長者子就在於其座上,諸塵垢都滅盡,而得法眼清淨,不再有瑕穢。
當時,長者子即從座起,行頭面禮足之後,白世尊而說:
「唯願佛陀!聽使我出家,而得作沙門!」

佛陀:「凡是求道的人,如果不辭父母的話,就不得作為沙門。」

長者子白世尊說:
「必定當會使我的父母聽許的。」

佛陀告訴他說:「現在正是時候。」

經文:
[0678c08] 爾時,長者子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還至所在,白父母言:「唯願聽許,得作沙門。」

[0678c10] 父母報言:「我等今日唯有一子,然家中生業饒財多寶,行沙門法,甚為不易。」

[0678c12] 長者子報言:
「如來出世,億劫乃有,甚不可遇,時時乃出耳。亦如優曇鉢華時時乃有耳。
 如來亦復如是,億劫乃出耳。」

[0678c15] 是時,長者子父母各共嘆息而作是言:「今正是時,隨汝所宜。」

[0678c16] 是時,長者子頭面禮足,便辭而去。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彼長者子白世尊言:「父母見聽,唯願世尊聽使作道。」

[0678c19]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今度此長者子使作沙門。」

[0678c20] 舍利弗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舍利弗從佛受教。度作沙彌,日日教誨。

[0678c22] 是時,彼沙彌在閑靜處而自剋修,
所以族姓子出家學道,剃除鬚髮,修無上梵行者,欲得離苦。
是時,沙彌即成阿羅,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
「我今已見佛聞法,都無有疑。」

[0678c26]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疑?」

[0678c27] 沙彌白佛言:
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復無我。
 如是智者所覺知;痛、想、行、識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無我,無我者是空,
 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覺知,此盛陰無常、苦、空、無我、非有,
 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臭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
 今日觀察此法,便為見如來已。


[0679a06]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彌!即聽汝為大沙門。」

[0679a07] 爾時,彼沙彌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時,長者子就從其座站起,行頭面禮足之後,便退下而去,
就回至其家,白其父母說:「唯願聽許我,能得作為沙門!」

父母回答說:
「你是我們現在唯一的兒子,而家中的產業又那麼的饒財多寶。
 你欲去行沙門法,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事。」

長者子說:
「佛陀出現在於世間之事,乃經過億劫之久才會有的事,實在是非常難得遭遇的事,
 時時(應時)乃能出現耳!也如優曇缽華(靈瑞華)之時時(應開之時)乃有的事而已!
 佛陀也是如是,億劫之久乃能出現耳!」

這時,長者子的父母就各共歎息而作如是之語道:
「今正是時,隨你所宜吧!(聽許他的出家去學佛)。」

這時,長者子乃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後便辭別父母而去,詣世尊之處,
到達後,頭面禮足,然後站立在一邊。
那位長者子白佛陀說:「我的父母已經聽許我了,唯願世尊聽使我出家學道!」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你現在度這位長者之子,使他作為沙門吧!」

舍利弗回答說:「如是!世尊!」那時,舍利弗從弗受教,
度那位長者子作為沙彌,每日都教誨他。
有天,那位沙彌在閒靜處,乃自克修,所以說:
族姓子,出家學道,剃除鬚髮,修習無上的梵行,就是欲得離開一切苦惱。
經過一段時日後,沙彌即成阿羅漢,乃往至於佛陀所在之處,
頭面禮足之後,白佛陀而說:
「我現在已經見佛聞法,都已沒有所疑之事了。」

世尊問他說:「你現在是怎樣的見佛聞法,而沒有狐疑的呢?」

沙彌白佛說:
色就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
 空即為非有、非不有,也是無我。這些為智者所覺知。

 痛(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
 苦的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即為非有、非不有,這些也是智者所覺知的。
 此五盛陰都是無常,都是苦、空、無我、非有,
 都是多諸苦惱,不可以療治,都恒在於臭穢之處,不可以久保。
 我就是這樣的通通觀察,而知道為無有我,今天乃觀察此,便就是已見如來了!

世尊告訴他說:「善哉!善哉!沙彌!即聽許你為一大沙門。」
那位沙彌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
參考:
1. 悟慈法師《增一阿含經》白話翻譯


關涉主題:事蹟/歸依三寶不墮惡趣‧其它/天子五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