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在哪本書,或者在網路上看到的,
他說:
「很多人都說,佛陀拈花微笑時,惟大迦葉會意。
此即象徵正法(也有人說佛法心要)於該時傳承給大迦葉。
可是對此,他卻持不同看法。
他認為:當大迦葉結集藏經時,才是正法眼藏傳遞之始。」
別誤會,他所爭執的不是那個時間點。
他的理由:
佛教的慧燈不滅,著重於正法(正見)上的綿延,經典之弘傳。
換句話說,佛教的慧來自三藏十二部,佛陀法舍利的傳承。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企盼有朝逢到,
如佛陀拈花那般的示意、或短剎那能入玄妙。
要知道頓教(立時開悟)是從漸教(點滴修行)的累積而來。
覺證會如此快速,本就是宿世因緣,而修行人的本分應踏實於經典學習上。
如果還渴求能霎時開悟證果,那更應該在經教的學習上加功用行。
這段話令我覺得很感動,也讓我想到妙境長老說過:
「有些名叫修行人的人,不肯努力修行,理由就是怕苦。
內心老想著,要是佛陀能賜給他個初果,該有多好阿!」
他說:
「很多人都說,佛陀拈花微笑時,惟大迦葉會意。
此即象徵正法(也有人說佛法心要)於該時傳承給大迦葉。
可是對此,他卻持不同看法。
他認為:當大迦葉結集藏經時,才是正法眼藏傳遞之始。」
別誤會,他所爭執的不是那個時間點。
他的理由:
佛教的慧燈不滅,著重於正法(正見)上的綿延,經典之弘傳。
換句話說,佛教的慧來自三藏十二部,佛陀法舍利的傳承。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企盼有朝逢到,
如佛陀拈花那般的示意、或短剎那能入玄妙。
要知道頓教(立時開悟)是從漸教(點滴修行)的累積而來。
覺證會如此快速,本就是宿世因緣,而修行人的本分應踏實於經典學習上。
如果還渴求能霎時開悟證果,那更應該在經教的學習上加功用行。
這段話令我覺得很感動,也讓我想到妙境長老說過:
「有些名叫修行人的人,不肯努力修行,理由就是怕苦。
內心老想著,要是佛陀能賜給他個初果,該有多好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