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聽過一位法師(註1)講世親論師偷學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的故事。
他說:
世親原本在說一切有部(簡稱:有部)出家,後來轉學經量部,
但他在讀某些經論,總覺理路窒塞,解釋不通,
問自己部派的人,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那時,有部有一部《大毗婆沙論》是當時的學術頂尖論著,
他想或許能從中釋疑,可是,有部只傳自家人。
於是,世親隱瞞身分,佯裝初學,拜投有部門下。
學完整部《大毗婆沙論》後,世親並無離開,繼續待在有部。
他覺得有部的義理也有不足之處,可以用經量部典籍補短。
因此,他在登台說法時,講的雖是有部的經論,卻揉入經量部的道理。
由於他掩飾的好,聽眾的絕大多數不能發覺,反而讚嘆他說得頭頭是道。
然而,有部長老中有悟道的阿羅漢,細察有些蹊蹺,
便叫弟子把世親找來,單獨問話。
長老說:
「你對大眾宣講的,有摻入其他部派的思想,
你是他派學者,來我們這偷學的吧!」,世親坦承。
長老又說:
「快快離去,大眾中許多是沒覺悟的人,
你要趁他們還沒知道此事時,快快離去,否則有殺生之禍...」
這好比小說劇情,所以,我一直都記得。
可是,我後來查世親菩薩的相關資料,這和《大唐西域記》卷2、
《婆藪槃豆法師傳》(世親梵名 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註2)所述出入甚大。
《大唐西域記》卷2(註3):
世親菩薩著《阿毗達磨俱舍論》,末笯曷剌他(意譯:如意)論師著《毗婆沙論》。
《婆藪槃豆法師傳》(註4):
阿逾闍國有位婆娑須拔陀羅的法師,
裝瘋賣傻潛入罽賓國偷學《八結》與《毗婆沙》義理。
學成逃回本國,把《八結》與《毗婆沙》宣揚出去。...
時間不曉得過了多久(四百年左右?),
世親在阿逾闍國學習《毗婆沙論》,學通以後....造《阿毗達磨俱舍論》。
末笯曷剌他,應該和婆娑須拔陀羅不同人,念起來的音差太多。
僅以這兩文獻,偷學的人是婆娑須拔陀羅,而非世親,
-----------------------------
註1:法藏法師『天台宗入門』逐字稿
(關鍵字搜尋:世親 偷學 講經)
以下文字是整理過。
這一位世親大德啊,有夠厲害,他學了說一切有部的教理之後,
他回到本國,立即宣告遠近,說明他在罽賓國已經學得了《毗婆沙論》義理,
接著,法師就在國內開始大弘正法。他先學習《毗婆沙論》,
他說:
世親原本在說一切有部(簡稱:有部)出家,後來轉學經量部,
但他在讀某些經論,總覺理路窒塞,解釋不通,
問自己部派的人,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那時,有部有一部《大毗婆沙論》是當時的學術頂尖論著,
他想或許能從中釋疑,可是,有部只傳自家人。
於是,世親隱瞞身分,佯裝初學,拜投有部門下。
學完整部《大毗婆沙論》後,世親並無離開,繼續待在有部。
他覺得有部的義理也有不足之處,可以用經量部典籍補短。
因此,他在登台說法時,講的雖是有部的經論,卻揉入經量部的道理。
由於他掩飾的好,聽眾的絕大多數不能發覺,反而讚嘆他說得頭頭是道。
然而,有部長老中有悟道的阿羅漢,細察有些蹊蹺,
便叫弟子把世親找來,單獨問話。
長老說:
「你對大眾宣講的,有摻入其他部派的思想,
你是他派學者,來我們這偷學的吧!」,世親坦承。
長老又說:
「快快離去,大眾中許多是沒覺悟的人,
你要趁他們還沒知道此事時,快快離去,否則有殺生之禍...」
這好比小說劇情,所以,我一直都記得。
可是,我後來查世親菩薩的相關資料,這和《大唐西域記》卷2、
《婆藪槃豆法師傳》(世親梵名 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註2)所述出入甚大。
《大唐西域記》卷2(註3):
世親菩薩著《阿毗達磨俱舍論》,末笯曷剌他(意譯:如意)論師著《毗婆沙論》。
《婆藪槃豆法師傳》(註4):
阿逾闍國有位婆娑須拔陀羅的法師,
裝瘋賣傻潛入罽賓國偷學《八結》與《毗婆沙》義理。
學成逃回本國,把《八結》與《毗婆沙》宣揚出去。...
時間不曉得過了多久(四百年左右?),
世親在阿逾闍國學習《毗婆沙論》,學通以後....造《阿毗達磨俱舍論》。
末笯曷剌他,應該和婆娑須拔陀羅不同人,念起來的音差太多。
僅以這兩文獻,偷學的人是婆娑須拔陀羅,而非世親,
更別說「長老問話」那段,就不知道法師故事從何而來?
-----------------------------
註1:法藏法師『天台宗入門』逐字稿
(關鍵字搜尋:世親 偷學 講經)
以下文字是整理過。
這一位世親大德啊,有夠厲害,他學了說一切有部的教理之後,
他就覺得有問題,東問西問,他後來跑去經量部那裡學,
經量的人就跟他講:
「沒有辦法,我們也是覺得這樣有問題,
可是說一切有部那些人勢力太龐大、人太多 、供養太豐富。
你要是反駁他,他就不高興,
而且他們也不把他們教理流傳出來,我們總覺得有問題,
但是不曉得它的破綻在哪裡,也攻不破,不然怎麼辦?
不然你就到南印度去(應該是西北印度),偷學他們說一切有部。」
...
(世親到說一切有部) 學盡之後,他也顯露出才華,
開始上他們說一切有部的講台講經,邊講就邊編俱舍論 ,
其實他學過經量部, 便將經量部的思想揉入修正說一切有部的,
說一切有部那一些人呢憨憨的,以為這是他們自己訓練出來的論師,
稱讚世親講得好啊。
....
說一切有部長老不一定來聽經,但是他有耳聞,會派他徒弟去聽一聽呢。
某長老阿羅漢發現這小子有料,但說的不全是說一切有部的道理,有滲入經量部。
便以神通觀察-這小子是從哪裡來的。
原來他經量部的高手過來的。
有天這位阿羅漢就派徒弟去把世親給找來。
那一位大阿羅漢是誰,名字我忘記,反正故事內容比較重要,名字忘記也沒關係。
世親來後,便對他說:
「年輕人啊 你講的這一個道理,是用經量部的哦,
你滲入了經量部修證,對不對?」
那世親既然被大德識破,便坦白承認自己身分,還說是為了釋疑而來偷學。
長老畢竟是證得阿羅漢,阿羅漢號稱什麼 「無諍」。
長老說:
「其實那問題是說一切有部人的執,那也不一定完全像你說的那樣,
不過,請你注意下面這一段話:
你趕快離開吧,你講到這裡差不多要露出馬腳了,
你要是被我們說一切有部的其他人,那些沒修沒證的人知道,你會被殺死...」
故事裡,世親這麼做,竟然要被殺死。
你想想看,以前人的根器很利,護法的精神,也很強。...
註2:一行佛學辭典:世親
註3:《大唐西域記》卷2
脅尊者室東有故房,世親菩薩於此制《阿毗達磨俱舍論》,人而敬之,封以記焉。
世親室南五十餘步,第二重閣,末笯曷剌他(唐言如意。)論師於此制《毗婆沙論》。
論師以佛涅槃之後一千年中利見也。少好學,有才辯,聲問遐被,法俗歸心。
註4:
1. T50n2049_001 婆藪槃豆法師傳 第1卷
阿緰闍國有一法師。名婆娑須拔陀羅。聰明大智聞即能持。
欲學八結毘婆沙義於餘國弘通之。法師託迹為狂癡人往罽賓國。
恒在大集中聽法。而威儀乖失言笑舛異。有時於集中論毘婆沙義。...
近遠咸使知聞云我已學得罽賓國毘婆沙文義具足。有能學者可急來取。於是四方雲集。
法師年衰老恐出此法不竟。令諸學徒急疾取之隨出隨書遂得究竟。
(世親,或稱天親)法師爾後更成立正法先學毘婆沙義已通。後為眾人講毘婆沙義。
一日講即造一偈攝一日所說義。刻赤銅葉以書此偈。摽置醉象頭下擊鼓宣令。
誰人能破此偈義能破者當出。如此次第造六百餘偈攝毘婆沙義。盡一一皆爾。
遂無人能破即是俱舍論偈也。偈訖後以五十斤金并此偈寄與罽賓諸毘婆沙師。
彼見聞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廣弘宣。
但偈語玄深不能盡解。又以五十斤金足前五十為百斤金餉法師。
乞法師為作長行解此偈義。法師即作長行解偈。立薩婆多義隨有僻處以經部義破之。
名為阿毘達磨俱舍論。論成後寄與罽賓諸師。
2. 世親傳 白話
阿逾闍國有一位極有學問的法師,名叫婆娑須跋陀羅,
註2:一行佛學辭典:世親
註3:《大唐西域記》卷2
脅尊者室東有故房,世親菩薩於此制《阿毗達磨俱舍論》,人而敬之,封以記焉。
世親室南五十餘步,第二重閣,末笯曷剌他(唐言如意。)論師於此制《毗婆沙論》。
論師以佛涅槃之後一千年中利見也。少好學,有才辯,聲問遐被,法俗歸心。
註4:
1. T50n2049_001 婆藪槃豆法師傳 第1卷
阿緰闍國有一法師。名婆娑須拔陀羅。聰明大智聞即能持。
欲學八結毘婆沙義於餘國弘通之。法師託迹為狂癡人往罽賓國。
恒在大集中聽法。而威儀乖失言笑舛異。有時於集中論毘婆沙義。...
近遠咸使知聞云我已學得罽賓國毘婆沙文義具足。有能學者可急來取。於是四方雲集。
法師年衰老恐出此法不竟。令諸學徒急疾取之隨出隨書遂得究竟。
(世親,或稱天親)法師爾後更成立正法先學毘婆沙義已通。後為眾人講毘婆沙義。
一日講即造一偈攝一日所說義。刻赤銅葉以書此偈。摽置醉象頭下擊鼓宣令。
誰人能破此偈義能破者當出。如此次第造六百餘偈攝毘婆沙義。盡一一皆爾。
遂無人能破即是俱舍論偈也。偈訖後以五十斤金并此偈寄與罽賓諸毘婆沙師。
彼見聞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廣弘宣。
但偈語玄深不能盡解。又以五十斤金足前五十為百斤金餉法師。
乞法師為作長行解此偈義。法師即作長行解偈。立薩婆多義隨有僻處以經部義破之。
名為阿毘達磨俱舍論。論成後寄與罽賓諸師。
2. 世親傳 白話
阿逾闍國有一位極有學問的法師,名叫婆娑須跋陀羅,
他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好。他很想學《八結》與《毗婆沙》義理,並想到其他國家弘傳。
他為了不被識破,偽裝成一個半瘋半癲的邋遢和尚,來到了罽賓國,混在人群裏聽法。
遇到集中討論的時候,他的舉止言談,故意裝得離題出格,使大家疏忽他,
把他不放在眼裏。他在罽賓國待了十二年,
聽講了《毗婆沙》數遍,把義理學得精熟,且能背誦,便想回本國去了。...
定期開講,凡願學習的即可前來聽講。...《毗婆沙論》已經流傳到其他國家,
而且沒有走樣,對昔日這位裝瘋之比丘的弘法精神為之嗟歎不已!
學通以後,便向大家講解《毗婆沙》義。
每日—講,即造—偈,並將偈句刻在赤銅葉上,掛於每只象身,
天天擊鼓宣令,號召各方學子出來破偈,有誰破得偈者,情願甘拜為師。
一共造了六百餘偈,盡釋《毗婆沙》義理;
自始至終,無一人能報名破偈,這就是天親法師所著的《俱舍論》偈。
全偈完成,法師又慎重地派人送到罽賓國去,請求各位毗婆沙法師指教。
諸法師誦了皆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得廣傳;
諸法師誦了皆大歡喜,謂我正法已得廣傳;
但偈語玄理太深,不能盡解,最好請法師再撰長論闡釋。
天親法師同意,當即另撰新著,凡有玄奧難解之處,便以經部義理釋之。
全著完成,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譯為「對法藏」)。
全著完成,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譯為「對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