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其它詞彙說明「三特勝」,
可參考我從前列的表格:隨筆-正聞-"人何以能成佛?"之衍伸
然而,「信願」是信仰,願力(希冀),要等同發展人性的「勇猛勝」,得需一些推理引導。
《佛在人間》的第五章當中的一段,解釋了該怎麼推導。
經上說:「信為欲依,欲為勤依」。
有了堅固的信心,即會有強烈的願欲,也一定有實行善法的精進。
經藏應當是有「信為欲依,欲為勤依」的概念,
而有比較明確文字,是在論藏(講義的註解50),
1《瑜伽師地論》卷 28(大正 30,438a16-b18):
云何瑜伽?謂四瑜伽。何等為四?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
當知此中,
初由信故,於應得義,深生信解。
信應得已,於諸善法,生起樂欲。
由樂欲故,晝夜策勵,
安住精勤。堅固勇猛,發精進已。
攝受方便,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故此四法,
說名瑜伽。
全文的白話可以參考另一份講義:《瑜伽師地論》卷28(註1)。
這段大意講修止觀(瑜伽)略有四步驟,
從信法(相信佛法是真理而修學)、信佛(相信佛菩薩是覺悟者,親近他們學習)、
而相信修止觀可以斷除煩惱(清淨心)。
因為「相信」,對修止觀的諸善法生起「樂欲」。
因為「樂欲」,晝夜鞭策自己,安住在精勤、堅固勇猛,即「精進」。
2 大慈恩寺沙門 基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卷 1(大正 33,27 c24-27):
因為「精進」,通學種種法門(方便),
使能得到卻沒得到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能夠獲得。
使能證得卻沒有證得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能夠證到。
《瑜伽》云:信為欲依,欲為精進依。故入一切法,欲為根本。
作意所生,觸所集起,受所引攝,定為增上,慧為最勝,解脫為堅固。
大致與上文同義。
信為欲依,信是善法欲的根本,因為有信,所以有善法欲;
欲為精進(勤)依,欲是精進的根本,因為有善法欲,所以有精進心。
這個信到精進的過程,便是信願與勇猛勝的連結關係。
我覺得淨土宗「信願行」的思維,應該與此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