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隨筆-名相-漏※

我特別想談佛教常聽到的「有漏、無漏」的「漏(āsrava)」,
雖然這就像是名詞解釋,但因為我頭一回聽,便逢不正確的解說,
該法師說:
「修福修慧是進帳,為非作歹是出帳,凡夫善惡皆俱,福業功德積累不住,漏光光。」
我如此錯解好些年,直到查佛學辭典。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說說。


下面,將《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之「漏(āsrava)」的釋義,分段說明。
 此詞有住、流、泄等義,乃「煩惱」之別名。
 《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云(大正27‧244b)︰
 「何故唯說煩惱為漏,不說業耶﹖答︰(中略)業不定故,
  謂或有業留諸有情久住生死,或復有業令諸有情對治生死煩惱,不爾故獨名漏。
  復次業以煩惱為根本故,謂定無有不斷煩惱而捨諸業,是故唯說煩惱為漏。」



「漏(āsrava)」也可意譯為:住、流(動)、泄等等(待後面說明)。
它是「煩惱(貪、瞋、痴)」的另一個名字。
《大毗婆沙論》:
「為什麼獨說『煩惱』是住於世間、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流轉生死的主因,
 而不說是『業力(Karma)』才是呢?
 論師回答:(中間略過),因為『業力(Karma)』不定性,有善、惡兩方面。
 比方說,有些人造業,使得有情眾生,久住世間(惡);
 有些人造業,使令有情眾生出離世間(善)。
 不像『煩惱』,僅有久住世間、三界內流轉的一面。」附帶說,這即是佛教的善惡價值觀。


又,
 《俱舍論》卷二十云(大正29‧108a)
 「稽留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間獄。
 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泄過無窮,故名為漏。」
 此謂凡夫之煩惱,常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泄過患,又於生死中流轉三界,故稱此煩惱為漏。


這段在講,為什麼āsrava的中譯是住、漏、流、以及煩惱別名?
《俱舍論》:
「有情眾生稽留(住)於世間、生死輪迴。或者說,從最高的天界、到最低的地獄間流轉(流)。
 其原因是無窮盡煩惱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上相續泄漏、流露出來。故名為『漏』」。


又,
 關於此詞之語義,《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列出六種︰
 (1)留住︰謂令有情留住三界。
 (2)淹貯︰謂淹貯業種於煩惱器中,能生後有。
 (3)流派︰謂有情從六處門流派諸煩惱。
 (4)禁持︰謂有情為諸煩惱所禁持,故循環諸界、諸趣、諸生,不得自在趣涅槃。
 (5)魅惑︰謂有情為諸煩惱所魅惑,起身、語、意三種惡作。
 (6)醉亂︰謂有情飲煩惱之酒,無慚無愧,顛倒放逸。


《大毗婆沙論》認為「漏(āsrava)」有六種意涵。
(1)留住(世間)、(2)浸泡在煩惱中...發業潤生、(3)從六根門起煩惱....等等。


所以,āsrava翻成「漏」,並非福報破漏、流失,
而是眼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時,漏出或起貪、瞋、癡(無明觸)。
阿羅漢徹底熄滅煩惱,有無漏功德、漏盡通。

再者,翻成「流」,和三界的「界」,巴利文:avacara : [ava 向下、離開 -car 移動 ] (註1)。
avacara當名詞時,是「界」、「領域( sphere, realm)」;
當形容詞時,是搬進的(moving in)、頻繁出入的(frequenting)。兩者有相仿之處。



---------------------------------------------------------------------------------------------------------
據《俱舍論》的意思,「漏」,就是六根門漏出貪、瞋、痴煩惱。
---------------------------------------------------------------------------------------------------------
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