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T0389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卷一
廣泛流通、被喚作《佛遺教經》,它原名是《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辭典說「遺教」有兩個意思,
一.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思想、學說、主張等;二.臨死時的訓詞。
因此,它是後者,才被簡稱成《佛遺教經》,大正藏將它收錄在「涅槃部」。
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三乘共法>(註1,聲聞乘),修行次第中,
介於增上戒學與增上定學之間,有修定的前方便,
講得白話點,就是學定之前,必須具足的條件,或說是準備動作。偈誦如下:
密護於根門,飲食知節量,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
知足心遠離,順於解脫乘,此能淨尸羅,亦是定方便,進修於定學,離五欲五蓋。
而前面提的「二十五方便」,略述如次(註2):
(1)具五緣︰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
(2)呵五欲︰呵色欲、呵聲欲、呵香欲、呵味欲、呵觸欲(《大智度論》卷17)
(3)棄五蓋︰棄貪欲蓋、棄瞋恚蓋、棄睡眠蓋、棄掉悔蓋、棄疑蓋(《大智度論》卷17)
(4)調五事: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
(5)行五法︰行欲、精進、念、巧慧、一心(《大智度論》卷17)
*****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
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
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廣泛流通、被喚作《佛遺教經》,它原名是《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辭典說「遺教」有兩個意思,
一.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思想、學說、主張等;二.臨死時的訓詞。
因此,它是後者,才被簡稱成《佛遺教經》,大正藏將它收錄在「涅槃部」。
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三乘共法>(註1,聲聞乘),修行次第中,
介於增上戒學與增上定學之間,有修定的前方便,
講得白話點,就是學定之前,必須具足的條件,或說是準備動作。偈誦如下:
密護於根門,飲食知節量,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
知足心遠離,順於解脫乘,此能淨尸羅,亦是定方便,進修於定學,離五欲五蓋。
這皆有經論出處,如"密護於根門,飲食知節量,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
是出自《雜阿含》275經,《瑜伽師地論》卷23,
但在這裡,其出處及義理就不細述了,
先知道《成佛之道》三乘共法之「定的前方便」是這樣。
天台宗的修法,
同樣是戒與定之間,亦有「定的前方便」,統稱為「二十五方便」,
同樣是戒與定之間,亦有「定的前方便」,統稱為「二十五方便」,
可參考智者大師的三本書,
(1)《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俗稱小止觀)
(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3)《摩訶止觀》
據廖誠麟居士(妙境長老的弟子)說,修學天台宗的定,一定要交相參考這三本書。而前面提的「二十五方便」,略述如次(註2):
(1)具五緣︰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
(2)呵五欲︰呵色欲、呵聲欲、呵香欲、呵味欲、呵觸欲(《大智度論》卷17)
(3)棄五蓋︰棄貪欲蓋、棄瞋恚蓋、棄睡眠蓋、棄掉悔蓋、棄疑蓋(《大智度論》卷17)
(4)調五事: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
(5)行五法︰行欲、精進、念、巧慧、一心(《大智度論》卷17)
出處及義理的細節部分也是不提,我要說的是:
「二十五方便」和《成佛之道》三乘共法之「定的前方便」,基本是一致的。
我們以此回頭對《佛遺教經》。以「二十五方便」為主。
*****
經文中,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戒學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
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2)呵五欲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
→(4)調五事:飲食、睡眠;(3)棄五蓋︰棄睡眠蓋;多提一個慚愧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
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3)棄五蓋︰棄瞋恚蓋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若起憍慢,當疾滅之...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是名遠離。」
→(1)具五緣︰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成佛之道》:知足心遠離
復次,經文:
而在後面,就是慧學,及四諦法。
*****
應該可以這樣說,《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又名《佛遺教經》,
經文是按照戒→定→慧的教學為次第。其次,多數的內容是在說明:修定的前方便。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若起憍慢,當疾滅之...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是名遠離。」
→(1)具五緣︰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成佛之道》:知足心遠離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是名精進。」
→(5)行五法︰精進(勉強可以這麼看)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名不忘念。」
→(5)行五法︰精進(勉強可以這麼看)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名不忘念。」
→(1)具五緣︰近善知識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是名為定。」
→定學
復次,經文: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是名為定。」
→定學
而在後面,就是慧學,及四諦法。
*****
應該可以這樣說,《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又名《佛遺教經》,
經文是按照戒→定→慧的教學為次第。其次,多數的內容是在說明:修定的前方便。
------------------------------------
註1:成佛之道(增註本)
註2:《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詞條:二十五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