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字典的發音為「蛇ㄕㄜˊ」音,第二聲。
我則因為打字方便,遇這字,習慣打「督ㄉㄨ」音。
讀佛陀生平傳記,肯定會認識當時印度的兩大國:
1. 憍薩羅國(恆河中游、恆河北側、恆河西側),首都舍衛城;
2. 摩揭陀國(恆河下游,恆河南側、恆河東側),首都王舍城。
1. 憍薩羅國(恆河中游、恆河北側、恆河西側),首都舍衛城;
2. 摩揭陀國(恆河下游,恆河南側、恆河東側),首都王舍城。
憍薩羅國舍衛城,又被翻譯成舍衛國。
城內及周遭有祇樹給孤獨園(《金剛經》就在這講的)、鹿子母講堂等。
它是該國最大的城市,你可以以城邦概念去想像。
佛住世時,憍薩羅國的國王是波斯匿王,太子祇陀,毘琉璃應該是次子。
毘琉璃後來殺了兄長祇陀、流放波父親斯匿王,奪取王位,為毘琉璃王,
並揮軍滅了釋迦族(佛陀的母國)。
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城內及周圍,
有竹林精舍、靈(鳩)山、名醫耆婆的菴婆羅園、七葉窟(第一次集結經典)。
佛住世時,摩揭陀國王是頻毗娑羅王,他娶了至少兩位妻子,
一個是波斯匿王之妹,一個是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之子,就是阿闍世王。
韋提希夫人跟淨土宗有很深的淵源。淨土宗三經的《觀經》,便是為她宣講。
而阿闍世王最被常講的故事是和提婆達多勾結,弒父纂位並企圖滅佛教。
那時候的印度,非常不重視歷史,只能大致推估相對時間。
阿闍世王即位,不早於佛陀67歲。
阿闍世王即位,不早於佛陀67歲。
大多數文件寫阿闍世王殺父後生重病,找佛陀懺悔,時間也大概在那沒多久之後。
若此事為實,那他學佛後有比較善良嗎?
沒有,和波斯匿王至少打了兩次戰爭,
在《雜阿含經》所紀錄的第二次(註1),被波斯匿王生擒。波斯匿王當著佛陀的面,放了他。
約在佛陀72~76歲之間,毘琉璃將父親波斯匿王流放...,自行稱王;
為報被蔑視的仇恨,滅釋迦族。接著,毘琉璃王溺死,阿闍世王吞併了憍薩羅國。
佛陀入涅槃後,阿闍世王贊助佛教史上,第一次集結經典。
好像是斯里蘭卡的《大史》記載吧,憍薩羅國、摩揭陀國兩國交惡時,
波斯匿王為了止戰,將女兒許配給阿闍世王(註2)。
但悲劇的是,這段姻緣(或因緣),是以阿闍世王被兒子(波斯匿王的外孫)所弒作收。
我剛剛查了許久,找不到對此事相關資料,所以,不太確定。
-------------------------------------------------------------------------------------------------------
1. 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懷
2. 長者七日作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