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某人寄給我的信,提到一比喻:
人之成就優劣,不能完全罪譴於他伺受的環境,而要看他如何看待之。
如同戴上墨鏡,掃看一切盡黑;紅鏡,眼前全景皆赤。
因此,所有的一切憂悲苦惱的不順境,都是內心貪嗔怒懥所投射的。
昔日,我也曾這樣對他及其他人,說同套譬喻。
今天,我被回饋了一致的想法,就像照鏡子一樣,發動了我的自正。
其實,話,是不能說得太斬釘截鐵的。太過於必然,便會招感謬解的。
在西元二世紀的佛教修行者,也有似此的言論: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佛法的核心思想,偏偏不是唯心的。
如理的思維,是有些類似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想法,
「事物的本身」跟「我眼見的事物」是不一樣的。
加以衍伸的話,這世界的一切,並非但憑我心創造出來的。
前面提的墨鏡/紅鏡的例子,推向絕對,便會造就"自尊大"的假象。
以為我所逢的世間,能全仗我一人之念,始奠乾坤。
如此,將漸漸與"有我"的想法合汙,也就與佛法相反。
而最建議的想法,如作是念:
一人之意志,只能算是主要力道,而非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