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是台灣常見的佛教服飾,大致介紹如下:
第一.僧俗皆能穿。
第二.樣貌如下(註1),領、袖有特色,有別於當時的俗服。
第三,名稱來由。先從最早的僧服,「方袍」說起。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註2):「比丘所著之三種袈裟,皆為方形,謂之方袍。」
這便是佛教出家人的「三衣」,分成五條、七條、九條。
攤平的照片還非得是拍賣網站(註3)才有。
這張照片是七條。袈裟於現今是佛教禮服,正式場合才出現。
五、七、九的差別在條數,看明朝楊卓《佛學次第統編》 的圖案(註4)便知區別。
另有一種沒格狀的"袈裟",被叫「縵衣」。
台灣受五戒、八戒、菩薩戒在家人、以及出家的沙彌、沙彌尼在穿搭。
我個人想法,「縵衣」不屬於三衣。
理論上,僧服就這一塊方布,南傳佛教的僧袍仍持此舊風,只是傳到中土之後有了變化。
一篇文章<搭衣篇>(註5)這樣描述:
佛教傳入中國,由於氣候、國情及實際需要等種種關係, 原有佛世或南傳僧眾之三衣(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不再適用,
故漢地叢林另製小褂、中褂、長褂及大袍。
三衣僅於禮佛、誦經或集會時,披搭於大袍之外,並依實際情況僅擇一衣披搭。
「海青」就是中國另製僧服中的「大袍」(不是三衣)。
整體來說,我覺得維基的袈裟辭條(註6)寫的較為詳盡,
有講到(1)有別於三衣、(2)特色的領、袖、(3)僧俗可穿的重點。下方黃底字是其節錄。
在佛教本土化的過程中,漢地僧人在三衣之外,
依漢地俗服的樣式另製小褂、中褂、長褂、大袍等衣,
海青就是廣袖大袍的一種,色以青黑、黑為主。
前文已講。
漢服禮服的一大特點是廣袖,海青是依照隋朝天子禮服改制而來,
其名字源於其廣袖的特徵,且制式肥大,腰寬袖闊,袖口還是縫合的。
至於縫合袖口的原因,傳說梁武帝的皇后郗氏不奉佛教,常以戲耍僧尼為樂。
梁武帝在位期間詔令全國僧眾都茹素,
而郗后卻專門做了一些豬肉包子,在請寶志禪師用齋時偷放在齋菜裡,
意圖羞辱僧眾,而僧眾若不吃,則可降罪稱違逆皇后懿旨。
寶志禪師是得道高僧,事前就用神通預知了皇后的意思,
於是命僧徒將海青的袖口縫合起來,改為口袋,裡面裝上饅頭,
在用齋時,取食饅頭,將包子裝進袖袋。
該傳說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海青袖口縫合確是有別於俗服常樣的事實。
既然海青是從隋朝天子的禮服(黃袍)款式而來,而南朝梁先於隋朝,傳說的事當參考就好。
袖口縫合地方,見第一張圖的藍框。
海青另有一個別於俗服的特點,是交領制式的改變。
衣領由三層布片重疊縫製而成,叫做「三寶領」,
一是象徵佛法僧三寶,二來為了符合僧衣必須割截的戒律要求。
在前領的中段還有五十三條線縷,是為了增強衣服耐用而設,
也寓意要向「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學習。
三寶領,見第一張圖的紅框。
海青脫胎於漢地俗服,僧俗皆可穿著。
出家人在海青之外搭三衣,在家人則在海青之外搭縵衣。
在戒律中縵衣原是沙彌衣著,依然是印度式的衣制。
在漢地,縵衣不僅是受沙彌十戒出家人的穿著,
而且成為受居士五戒和在家菩薩戒的在家人所穿的禮服。
前文已講。
其次,必須得補充的是,為何「大袍」後來又稱「海青」?
引用《佛光大辭典》(註7)的解釋:
海青乃寬袍大袖之唐裝,為我國佛門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之衣。又作大袍。
係依黃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黃袍,乃隋代以後天子之袍服,衣袖寬闊,著之自在。
又江蘇吳中之地每將廣袖之衣稱為海青;以僧袍之袖廣,故援引其名,稱為海青。
此外,叢林中謂「海青」之名,乃取海貌之浩瀚深廣,能容萬物;
取彼波浪之飄逸灑脫,自在無礙;取其色澤之青出於藍,代代更勝,
意在鼓勵策進,不同凡俗。
○海東:一種凶猛而珍貴的鳥,屬雕類,產於黑龍江下游及附近海島。
黃袍的部分,同維基敘述。
吳語的部分,我猜是依據明朝鄭明選的《秕言》卷一(註8):
吳中方言稱衣之廣袖者謂之海青。
按太白詩云: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蓋東海有俊鵑名海東青。
白言翩翩廣袖之舞,如海東青也。
吳在現在的蘇州一帶。意思是吳人覺得廣袖像海東青(一種鳥類)的翅膀,
所以,稱廣袖的衣服為「海青」。
李白《高句驪》(註9)一詩中,同是這麼形容:「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吳人可能是受到李白詩的影響)。
至於,海是智慧如海,青是青出於藍,應屬附會。
-------------------------------------------------------------------------------------------------------------
海青:
1. 不同於三衣。舊名大袍,樣式是仿隋朝天子的黃袍
2. 有特色的領、袖
3. 僧俗可穿
4. 大袍又稱海青,是受到李白詩或吳語的影響
-------------------------------------------------------------------------------------------------------------(制服的類別碼是619, 置於其他類)
註1:照片出處
註3:拍賣網站的七衣
註4:泰緬斯、漢藏日韓:僧尼袈裟三衣(也是拍賣網站)
註5:搭衣篇
註6:維基:袈裟
註7:《佛光大辭典》:海青
參考1:法鼓山:海青
海青是佛教徒的正式禮服,在參加法會、念佛共修、助念,或其他佛教活動時穿著。
海青一名的由來,出自唐詩人李白的詩:「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另一說法是海字是表廣大,穿起袍來,佛弟子的心量似大海般廣闊包容一切,
青即內心清淨,諸法不染,故名海青。
海青的顏色有黃、黑兩種,黑色是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
參考2:星雲大師全集:197 海青
佛教中弟子穿起我來拜佛誦經,樣子很莊嚴美觀,所以呼我為「海青」。
海青,本是鵰類的鳥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遼東海邊飛翔,其狀類似衫之大袖,
因此,鳥的海青名,把它借來當做我的大名。
唐朝李白的詩云:「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也就是讚美的歌詞。
因為我的身腰、下擺、袖口,都很寬大,不和其他的僧衣相同,所以又叫做「大袍」。
註9:李白《高句驪》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鷙禽來自海東,唯青鵁最嘉,故號海東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