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基礎-妙雲集【佛法是救世之光】(傳道法師 講)04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講述
影片:佛法是救世之光 4

第二篇:佛為救護我們而來 Page 9~13

◎世間親情的溫暖 與 佛陀護念的溫暖 作比較。
 例一:佛陀為病比丘洗澡。
    出家戒律裡,僧團裡有人生病,(看護比丘)必須要去照料,否則犯戒。
    對於非佛弟子的人,佛陀一樣會照顧。

佛陀教育的基本精神有三點:此地,此時,此人
 ○此地,講十方世界,重的是我們住的世界。
  教育要符合本土化,關心你的周遭。
 ○此人,雖然志度一切有情,特以人類為本,這叫做人道。
  不同於歐美的人本主義(以人為最尊貴,最偉大,其他動物不重要),
  這裡是講人道精神,以人的立場,來思考人的問題,
  人站在這個宇宙、世界、人與人的社會之中,和動、植物的互動,
  該如何地恰如其分。
 ○此時,雖然說三世因果,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未來,其重點在於此時、當下。
  不是說我來生再來修養,去西方極樂世界在修行。
  而是在此刻,馬上來修養。
  關心,就關心需要關心的時候。要教育,就教育需要教育的時間,
  那個地點與時間。
  因此,人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就幫忙;不需要幫,我們就不用再幫。
  不能讓對方產生依賴感,我們只是協助而已。

◎例二,周利槃陀伽的故事(有教無類)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若將心地掃,世間無處非淨地。

◎莫將佛法神(秘)化或俗化,以免變質與衰亡。
 (香嚴:這邊講了一段宗教亂象

◎佛出人間,作我們的究竟皈依處,給我們非常的力量
 ○不信佛之時,很多事沒有信心。
  比如成功、與失敗各自有其條件、因緣,我們會盡量去找成功的那部分;
  而我們為什麼煩惱、恐懼、不自在呢?
  首先,要充實我們自己,強化我們自己的力量,熟能生巧。
  (別依賴別人,依賴不成,成埋怨。)
  其次找出真正恐懼煩惱的理由,予與對治。
   (例如:擔心記憶不好,其實人的記憶都不錯,只差在有沒有經常複習)
 ○憶念佛的功德、相好,自能解除內心的怖畏
  佛陀教我們解決煩惱的辦法,我們了解了,因而就不害怕
  我們晚上會什麼會怕,這是由於無明、無知,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在自己的房間,燈都熄了,也不會害怕,因為我知道很安全。

  使我們憶念佛的智慧,叫我們黑暗並不可怕。
  是不知道黑暗的內容才可怕,不知道哪裡有危險,如果都知沒問題,就不會懼怕。
  所以,念,是憶念,不是口唸,
  要記住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自然不會恐怖,
  要記得(實踐)要愛護自己,更要愛護別人。 
 
 ○把時間用在行善,便沒時間行惡。
  勸別人往好處想,自然自己也會往好處想。

 ○心有皈依處,心便不恐怖。

慈悲是佛陀的殊勝功德,慈:與樂;悲:拔苦。
 消極:不要增加別人的煩惱與痛苦
 積極:幫人減少煩惱痛苦而增加幸福(使其獨立,有能力單獨解決問題)
 ○佛陀的慈悲是平等的,與其他的博愛與仁愛不同。
  佛陀慈悲沒有階級概念,沒有狹隘的偏私性,是以智化情,以智導行。
  (中國講家族:漢族、宗姓) 
  其他宗教,信則得度,不信者下地獄。

2013年11月27日

唯識-妙雲集《唯識學探源》第一章:緣起支數的考察

第一章,第三節 緣起的解釋
第一項 緣起支數的考察

究竟緣起五支、十支、十二支,哪一個才是最正確的?
答案是:都正確,它是根據眾生根機的不同,產生的方便解說。


內文說:
◎至於緣起 支數的多少,可詳、可略、可開、可合,本不妨隨機而有差別的。像追述七佛成道所觀的緣起,五支、十支、十二支,都編集在『阿含經』中。

◎經上說「味著心縛」,也有五支、十支不同的記載。 這可見釋尊隨機說法的或開或合,與成立的先後無關。

◎在十二支說普遍流行以後,對釋 尊詳、略、開、合說法的善巧,漸漸的被人忽略了。有人不了解這個意義,見到 經中有九支、十支,便把它補足成十二支,不知這是「畫蛇添足」。



基礎-妙雲集【佛法是救世之光】(傳道法師 講)03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講述
影片:佛法是救世之光 3

第二篇:佛為救護我們而來 Page 7~9
◎約佛的本身說-身心圓滿,世界莊嚴,一個人開始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從解脫道(自)到菩提道(他),這叫成佛之道。
 (香嚴:這邊有一大段在談佛誕放假)

◎人與人要和解,人與動物要和解,人與植物要和解,人與世界要和解(環保),
 最重要的,人與自己的心靈要和解(感情與理智會起衝突),使其淨化。

◎貪多業也多,取少業也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

◎各尊佛的相貌莊嚴一樣,別願不同,不能以願多願寡來區別其慈悲,
 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遭遇的環境有所差別所致。

◎釋迦佛,原本可以到清淨的世界成佛,為何來到五濁惡世的這裡,因為慈悲。
 佛的誕生,帶給眾生光明。

◎出門四顧境茫茫,奇花異草別有芳。我有一言君試聽,舊盲畢竟勝新(心)盲。
 (心有智慧如明眼人)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肉必自腐,而後蟲蛀。

◎世間的情感,一旦破裂,比什麼還冷酷。佛的慈悲護念,一切時不捨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