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

本緣部經_T04N0209《百喻經》:渴見水喻※

渴見水喻,是《百喻經》(註1)第五個譬喻。原文為:
 過去有人,痴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燄,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頭河。
 既至河所,對視不飲。
 旁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逐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
 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 亦復如是。

華嚴蓮社(註2)將其翻譯成白話:
過去有一個人,愚昧無知,他口渴得厲害,急著要喝水。
看到田野間蒸騰的水汽,以為是水,就急忙趕過去,一直追到了印度河邊。
但他到了河邊,卻呆呆地看著河水,並不去喝水。

旁邊的人問:「你渴極了到處找水喝,現在已經到了水邊,為什麼不去喝呢?」
蠢人回答說:
「如果能把水喝完的話,我就喝了。
 但這裡的水太多了,怎麼喝也喝不完,所以我就不喝了。」

當時許多人聽了他的這番話,都大大嗤笑他。
這就像那些外教徒一樣,思想狹隘,偏執一端。
因為自己不能全面接受佛陀的戒律,所以乾脆就不去受持戒律了。
致使以後失去了得道的希望,流轉沉溺於生生死死的世界裏,
正像那個見水不飲的愚蠢漢一樣,被當時的人譏笑,事理是相同的。

我之所以挑這篇譯文,是由於它較其他版本完整。
然而,我覺得有一段需再說明清楚,會更好懂些。這並非它的錯,是原文本身的問題。


*****
對比原文中的兩句:
(1)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2)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逐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
可得知:
「渴求出離生死的人」,被比喻成「極端口渴的人」;
「足夠幫助了脫生死的戒律數(俱足)」,則被比喻成「達到解渴的水量。」

因此,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不應直譯成:
「如果能把水喝完的話,我就喝了。
 但這裡的水太多了,怎麼喝也喝不完,所以我就不喝了。」
而是:
 如果可以完全解渴,我早就喝了。
 但要解渴,得喝的水太多了,我不可能喝夠那量,索性不喝了。
畢竟,重點是喝到不渴,而不是把整條河的水飲盡。


*****
《論語》<子罕>: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後段的「雖覆一簣」近於此譬喻的精神。
不該因為多而退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註1:T04N0209百喻經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