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出處:法雲資訊網:瑜伽師地論:初發論端-卷一-卷十
參考資料: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100卷講記 電子筆錄
錄音檔:Tape 012a
主旨:
第二.意地。
此篇講意的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
段義及註釋:
*****
妙境長老:
心、意、識,這個心是多數是表示阿賴耶識的,多數是表示這個意思。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應知:謂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緣故、彼助伴故、彼作業故。
云何意自性?謂心、意、識。
○「心」,集起。
○這個「意」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依止義,
前一剎那識滅掉了,為後一剎那的識生起的依止處,所以「意」當依止講。
第二個解釋思量義,恒審思量這個我,那就叫做「意」。
所以這個「意」有二個解釋:一個是依止義,一個思量義。
心謂一切種子所隨依止性,所隨依附依止性;體能執受,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依附」,
這個無漏種子,在《攝大乘論》上會很明白的說出來,
它是對治阿賴耶識的,它能消滅這個阿賴耶識。
是這麼一種的,和阿賴耶識不是同一種性,不是同一個性格的。
所以它是暫時的依附在阿賴耶識裡面,依附在這個心裡面,是這樣意思。
暫時在這裡住一住,暫時依附在那裏;
「依止性」,還是居住的意思。
這個「依附」,就表示它不是在這裡常住的,表示這個意思。
就是好像是客人,臨時住幾天,沒有地方住,暫時住幾天這個意思。
無漏種子一定是將來要依止無垢識的,依止無垢識。
大意:
心,是指為一切有漏、有煩惱的種子所隨逐、所依止,也為無漏種子所隨逐所依附的處所。它的體性是能夠「執受」根身、器界、種子。它是如何來的?
○這個《大毘婆沙論》上有這麼解釋:
參考資料: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100卷講記 電子筆錄
錄音檔:Tape 012a
主旨:
第二.意地。
此篇講意的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
段義及註釋:
*****
妙境長老:
心、意、識,這個心是多數是表示阿賴耶識的,多數是表示這個意思。
阿賴耶識,它是集起一切法的種子,現起一切法的現行,
這是阿賴耶識的一個特別的相貌。
就是表示對於其它的識,不那麼的明顯,不那麼明顯的。
末那識是意(思量)。
這個第六意識的這個識,
它對於色、聲、香、味、觸、法的外境,了別性的作用特別強。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應知:謂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緣故、彼助伴故、彼作業故。
云何意自性?謂心、意、識。
○「心」,集起。
○這個「意」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依止義,
前一剎那識滅掉了,為後一剎那的識生起的依止處,所以「意」當依止講。
第二個解釋思量義,恒審思量這個我,那就叫做「意」。
所以這個「意」有二個解釋:一個是依止義,一個思量義。
心謂一切種子所隨依止性,所隨依附依止性;體能執受,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依附」,
這個無漏種子,在《攝大乘論》上會很明白的說出來,
它是對治阿賴耶識的,它能消滅這個阿賴耶識。
是這麼一種的,和阿賴耶識不是同一種性,不是同一個性格的。
所以它是暫時的依附在阿賴耶識裡面,依附在這個心裡面,是這樣意思。
暫時在這裡住一住,暫時依附在那裏;
「依止性」,還是居住的意思。
這個「依附」,就表示它不是在這裡常住的,表示這個意思。
就是好像是客人,臨時住幾天,沒有地方住,暫時住幾天這個意思。
無漏種子一定是將來要依止無垢識的,依止無垢識。
大意:
心,是指為一切有漏、有煩惱的種子所隨逐、所依止,也為無漏種子所隨逐所依附的處所。它的體性是能夠「執受」根身、器界、種子。它是如何來的?
它是過去生善惡業變異成熟所招感的果報,名阿賴耶識。
意謂恒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
識謂現前了別所緣境界。
意謂恒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
識謂現前了別所緣境界。
○這個《大毘婆沙論》上有這麼解釋:
未來的名「心」;現在的名「識」;過去的名「意」。
------------------------------------------------
2019.02.15 整理
------------------------------------------------
2019.02.15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