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聽聞(若有說錯,錯在我),分兩部分說明。
第一,南傳佛教的鑑別法
這是我從開仁法師聽來。至於他哪堂課講的?還沒查,沒把握找得到。
法師說:"得定"弟子會請教教他禪定的教授師,
教授師則會問他一系列問題,以下舉其中三題:
(1)你是否入定時,不會起貪、嗔、痴等煩惱(定能伏惑)?
(2)你是否具足初禪五支:尋、伺、喜、樂、一心?
這裡不解釋細節,如五支各為什麼?初禪有那些輕安樂(喜、樂)?
(3)你是否連續七天、十四天能熟練地入定、出定?
第二,北傳佛教的鑑別法
廖誠麟居士說參考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五。
廖誠麟居士說參考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五。
我翻看過幾頁,內談16觸動等相。內容很多,就不一一詳列。
附上該書電子版連結於文末,明初禪發相在129頁。
不過它是文言文,網路唯一一版白話翻譯,則置於書的連結之後。
我沒細看翻譯好不好,故不評判。
我個人感覺,南傳佛教的說法較容易理解。
同時,如《親友書》所云:「生天(福、定)及解脫(慧),自力不由他」。
南傳教授師是幫助弟子自我覺察得定否。
弟子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有無伏住貪嗔癡,自個最清楚。
自知自覺自作證,最終是自己說了算,
而不是靠教授師權威認證(認可),更不是來自教授師賜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