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中華人物_江教授評(民國)湯用彤

文章的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godn01/posts/1646806555404498


將此文排版成我習慣讀的格式:
湯用彤(1893-1964)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1938)一書的佛教史典範性成就,
長期被過於高估不恰當地將其視為後人迄今仍無法企及或難以超越的學術高峰,
無視於其學術方法學的脆弱性,和論述視野的過於保守性或狹隘性這些嚴重的缺陷,
才導致整個中國中古時期佛教史的現代學術傳承,陷 於無法直接擴展的學術困境。


反之,支那內學院傑出學者呂澂(1896-1989),以其《內學年刊》為主要的發表園地,
充分利用現代性國際佛教學術最新研究成果
堅持非宗教性的精研與批判的研究進路
溯源古印度各派宗教哲學並檢視其流變
然後將原始佛教的經典、教理和思想三者進行現代性的重新梳理和再詮釋
因而不只能與當時的國際最新現代佛學研究的成就相互爭輝,
在某些部分,呂澂個人的成就,甚至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雜阿含經勘定記〉和多卷本《藏要》的精校本出版,都是這類傑出的學術成果。
但是,像這樣的世界級佛教學者的卓越成就,卻長期被整個中國佛教學界輕估和忽視。
§最新研究成果精研與批判重視相關歷史源流§

因此,台灣佛教學者林鎮國教授,最近曾提及此事,並感慨說:
近百年來, 中國佛教人物曾有的巨大社會影響和佛教學者研究所產生的微弱影響,
兩者似乎不成比率,也不一定有其相關性。這是本文幾乎可完全同意的精確論斷。

但是,在湯用彤出版其成名著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之前,
他並非專研中國佛教史的專家,
連蔣維喬出版其譯自境野哲的《支那佛教史綱要》(1905) 
加上增補的清代部分而成《中國佛教史》(1927)一書時,
湯用彤是否日後也預備撰寫《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仍屬未知之數。

但是,其後,湯用彤成名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的正式出版,
雖能自成格局,論述新穎和詮釋體系,也堪稱相對完備。
但是,此書的重大學術缺陷,也同樣暴露無遺。
湯用彤成名之書,其實主要是多年教學講義的彙編而成,
因此,他實際在大學部教學時,應已可以讓學生充分明白論述內容和相關出處。但是,對於進一步的學術探討,
像:現代型佛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如何形成?
國際學界的研究現況如何?
新的研究領域如何開拓?
近代新佛教史料的發現與運用狀況如何?
這些問題或相關素材,
或許在湯用彤他個人可以接觸、了解和運用的範圍,他無疑會有所參考和加以吸收。 
可是,從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的撰述內容和方法來看,
吾人實難以對其高估和過於肯定。
因為,其書的注釋,都簡要至極,
讓讀者無從據以進 一步思索不同文獻內容和異質的思想詮釋。

再者,像他對於碑刻文物史料和造像 與石經、
乃至對於三階教的歷史發展和敦煌文獻的不夠重視等等,
反映在其成名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中的學術處理,都只是基本上的點到為止。
因此,注定他的學術成就,日後不可能有出色的傳承者:因為根本無可繼承。


§
呂澂的優點,就是湯用彤的缺失。
1. 重視最新研究成果
2. 精研與批判
3. 重視相關歷史源流,不可以過於簡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