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

隨筆-總類-<中國人為什麼燒香拜佛? >一文之若干問題02

內文:
佛教從非宗教的、反對偶像的、厭棄世俗生活的修行,
 變成宗教性的、拜偶像的、輔助世俗生活的心靈雞湯,
 這個過程裡包含了對佛陀的不斷神化,對儀式和戒律的不斷複雜化,
 對終極問題的不斷探索,還有僧團組織形式的變遷,
 新理論的層出不窮,以及造像活動的蓬勃興起。

這一段,我想選三點來討論。
他說:「佛教從非宗教」
我不這麼認為,上篇說過,佛教從頭至尾就是宗教。
 
 
復次,他意指:「佛教一開始是厭棄世俗生活的修行...
這沒錯,我想說明一下。
由於當時東方沙門團,修行風氣是山林獨處、苦行,
佛陀因人制宜、因時制宜,而開展出如此地教法。
然而,從出家戒律來看,僧團得每半個月布薩、比丘依六和敬共住,
同時佛陀積極地世間行走,渡化眾生,佛教本質是菩薩乘的自覺覺他,不是厭世的!

到了佛滅三、四百年後,約西元前一世紀,
那時社會風氣已與佛世大為不同,大乘佛教的淑世才得以流行,張揚出來。
從知苦、離苦的出世,到知苦、憫苦的入世。


復次,內文說:「對儀式和戒律的不斷複雜化」,
而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寫:
最後總結一下,佛學發展成佛教的必然性主要受人類心理趨勢的影響;
 佛教裡的儀式和戒律是人們在追求歸屬感和優越感過程中不斷修補出來的。
 當然,這些儀式化的東西,都是你理解佛學的障礙,
 把他們拋在一邊,我們才能真正進入佛學的智慧世界。

不清楚他講的儀式是什麼?
假如他是指只趕經懺卻不研究佛教,那或許為實。
但是,他似乎還將「戒律」劃歸到他所謂的「儀式」之中,
說要拋在一邊,說它是障礙,這就完全不能容忍了。

佛教是信戒為基(註1),五戒十善,是人天福報(得人身)的基礎,
不肯下定決心受戒,停止錯誤的行為(防非止惡),
連人天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我不懂怎麼談修行。



-------------------------------------------------------
註1:
1. 北傳:中阿含9經, 增壹阿含39品10經 南傳:中部24經
但以戒淨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淨;
以疑蓋淨故,得道非道知見淨;以道非道知見淨故,得道跡知見淨;
以道跡知見淨故,得道跡斷智淨;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也。

2. T25n1509_018 大智度論 第18卷 (只談空理,卻不布施、持戒、禪定)
觀真空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禪定,其心柔軟,諸結使薄,然後得真空;
邪見中無此事,但欲以憶想分別,邪心取空。
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貴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
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
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醎苦傷口,
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
貴人言:「癡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純食鹽?」
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