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阿含部經_《阿含經故事選》004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1)

故事連結:004.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約在我國中時,聽過慧律法師講過兩則關於"神通不敵業力"的故事,
皆出自於《法句譬喻經》,它們經常被提及,所以,網路上很容易就找到。
下面來說說:
第一則(註1),
從前,有四兄弟,四人都是外道(非佛教的宗教)的修行人,
皆具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但他們四個在七天後壽命將盡,於是聚在一起討論:
「我們神通廣大,難道無法用神通逃脫一死嗎?」

有一位說:
「我可以神通潛入大海,不浮出水面,也不到達海底,處於大海的正中間,
 索命鬼差必定不會知道我的所在。」

又一位說:
「我要以神通飛到(須彌)山裡,再將我所在的地方封閉起來,
 讓外表看起來毫無痕跡,索命鬼差豈會知道我在哪裡!」

第三位說:
「我只要展現神通,就能隨意飛隱在天空(虛空)中,我就不相信索命鬼差找得到我!」

最後一位說:
「我要藏到人口密集的大市集中,索命鬼差一定會隨便找個替死鬼,又何必一定要抓我?」

四位各自作好決定,臨走前向國王辭別,說道:
「我們的壽命只剩七天了,現在我們將各自以神通脫逃,避開死劫之後,
 再前來覲見國王。請大王善自珍重,進德修業,護祐人民。」
向國王辭別後,四人便各自離去,前往自己預設的躲藏之處。

七日期滿,四人都不免一死,就像熟透的果實終會落下。
市集的監長前來報告國王:「四人當中一人死於市集之中。」
國王當即了知:「四個想要逃避死亡,現在已有一人往生,其餘三人豈能倖免?」

於是,國王立即命人駕車來到佛陀所在的精舍,恭敬頂禮佛陀後,退坐一旁,虔心請示:
「世尊!近來有外道兄弟四人,皆獲五種神通,
 知道自己的壽命將盡,便各自到自認為安全的地方躲避,
 不知他們現在是否都逃過了死難?」

世尊對國王開示:
「生為人者,有四件事無法逃避。
 第一,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這一輩子,到下輩子的過渡,叫中陰身);
 第二,從母胎出生後,就必定會漸漸老去;
 第三,老了以後,就不得不生病;
 第四,遭病難者,最後也免不了一死。」


*****
第二則(註2),
琉璃王因跟釋迦族有仇恨,要去攻打佛陀未出家前的母國:毘羅衛國(釋迦族)
佛陀的兩個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
不忍迦毘羅衛國的子民受到迫害,於是運用神通力將一些精英放至缽內,
舉至虛空當中,希望能幫助他們躲過此難。
等到戰爭結束,琉璃王軍隊離開,目犍連前往精舍告訴佛陀:
「當琉璃王攻打迦毘羅衛國時,弟子承佛威神力,
 將迦毘羅衛國精英安置於虛空當中,解救了他們。」

佛陀問目犍連:「你已經去看過缽中的人嗎?」
目犍連回答:「還沒有。」於是佛陀說:「你先去看看他們吧!」


目犍連以神通力將缽取下,看到裡面的人全已死亡,不勝悲泣地告訴世尊:
「缽中之人均已殆盡,我雖欲以神通力救護他們,仍無法免除他們的宿世罪業。」

佛陀慈悲地告訴目犍連:
「久遠以前,有一個村落,村中有個大池塘,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魚。
 一天,村裡人決定將池中的魚撈盡吃掉,所以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於池邊捕捉。
 有一個小孩,本性善良,雖不吃肉,但見到活蹦亂跳的魚兒,
 便頑皮地拿著棒子朝最大的那條魚頭上敲了三下。
 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他所帶領的軍隊就是當時的魚群,
 捕魚的村人就是現在的釋迦族,而那個頑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
 雖未吃魚,卻也因敲魚頭的果報而頭痛三天。」
由此可知,神通免不了業力。


*****
人是怎麼得到神通的呢,我曾聽妙境長老講過(註3),有這幾種方式:
1.  念咒而得神通。
2. 因鬼神德點神通,但鬼神有時候還不靈。
3. 吃藥也能得到一點神通。
4. 前世而來的果報,有小小相似的神通,但也不是真的。
5. 修定得神通,但是外道的定不穩固,也是會有喪失的一天,神通隨之消逝。
 除非修學佛法,有了佛教的智慧,定才真正牢靠。

不過,從上兩則中,我們能知道神通終究抵不過業力
要解決業力、生死苦惱,唯有佛教智慧。
從最早的佛學經典:阿含經,我們便能看到,
佛陀拒絕用神通度化眾生,即《阿含經故事選》004則。

而佛典紀載,佛陀的弟子-賓頭盧(註4),
就曾在在家人面前顯示神通,被罰不能入滅(註5)。
《佛遺教經》(註6)裡也寫:「不顯異惑眾」。
所以,在佛教,是明令嚴禁用神通度眾的喔。



----------------------------
註1:上面寫的白話文翻譯,根據中台世界文章改寫
1. 中台世界:佛典故事:神通不敵生死

2. T04n0211_001 法句譬喻經 第1卷[0576c13]
昔佛在王舍城竹園中說法。
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却後七日皆當命盡,自共議言:
「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對?」
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現、下不至底,正處其中,無常殺鬼安知我處?」
一人言:「吾入須彌山中,還合其表令無際現,無常殺鬼安知吾處?」
一人言:「吾當輕舉隱虛空中,無常殺鬼安知吾處?」
一人言:「吾當藏入大市之中,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

四人議訖相將辭王:「吾等壽算餘有七日,今欲逃命冀當得脫,還乃覲省唯願進德。」
於是別去,各到所在。七日期滿,各以命終,猶果熟落。
市監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
王乃悟曰:「四人避對,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獨免?」
王即嚴駕往至佛所,作禮却坐,王白佛言:
「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獲五通,自知命盡皆共避之,不審今者皆能得脫不?」
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離。何謂為四?
一者在中陰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
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

[0577a04]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死。
 是務是吾作,  當作令致是,
 人為此躁擾,  履踐老死憂。
 知此能自靜,  如是見生盡,
 比丘厭魔兵,  從生死得度。」
[0577a11] 王聞佛言歎曰:「善哉!誠如尊教,四人避對一人已死,祿命有分餘復然矣。」
群臣從官莫不信受。

3. 白話翻譯


註2:上面寫的白話文翻譯,根據中台世界文章改寫
1. 中台世界:琉璃王與釋迦族

2. T04n0211_002 法句譬喻經 第2卷[0590c27]
[0590c27]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之中,為諸天人說法。
時國王第二兒名曰瑠璃,其年二十,將從官屬退其父王,伐兄太子自禪為王。
有一惡臣名曰耶利,白瑠璃王:
「王本為皇子,時至舍夷國外家舍,看到佛精舍中,為諸釋種子所呵,罵詈無有好醜。
爾時見勅:『若我為王,便啟此事。』今時已到,兵馬興盛宜當報怨。」
即勅嚴駕引率兵馬,往伐舍夷國。
佛有第二弟子名摩訶目揵連,見琉璃王引率兵士伐舍夷國以報宿怨,
今當伐殺四輩弟子,念其可憐便往到佛所,白佛言:
「今琉璃王攻舍夷國,我念中人當遭辛苦,我欲以四方便救舍夷國人:
 一者舉舍夷國人著虛空中,二者舉舍夷國人著大海中,
 三者舉舍夷國人著兩鐵圍山間,四者舉舍夷國人著他方大國中央,令琉璃王不知其處。」
佛告目連:
「雖知卿有是智德,能安處舍夷國人,萬物眾生有七不可避。何謂為七?
 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五者罪,六者福,七者因緣。
 此七事,意雖欲避不能得自在。如卿威神可得作此,宿對罪負不可得離。」

於是目連禮已便去,自以私意取舍夷國人知識檀越四五千人,
盛著鉢中,舉著虛空星宿之際。琉璃王伐舍夷國,殺三億人已引軍還國。
於是目連往到佛所為佛作禮,自貢高曰:
「琉璃王伐舍夷國,弟子承佛威神,救舍夷國人四五千人,今在虛空皆盡得脫。」
佛告目連:「卿為往看鉢中人不也?」曰:「未往視之。」
佛言:「卿先往視鉢中人眾。」目連以道力下鉢,見中人皆死盡,
於是目連悵然悲泣愍其辛苦,還白佛言:
「鉢中人者今皆死盡,道德神力不能免彼宿對之罪。」
佛告目連:「有此七事,佛及眾聖神仙道士,隱形散體皆不能免此七事。」

[0591b01]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隱山石間,
 莫能於此處,  避免宿惡殃。
 眾生有苦惱,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惡。」
[0591b06] 佛說是時,座上無央數人聞佛說無常法,
皆共悲哀念對難免,欣然得道逮須陀洹證。


註3:
妙境長老:《普門品》之尋聲救苦
有的人是因為念咒而得神通。
有的人因鬼神才得到一點神通,而自己沒有神通,卻向人說謊話,
說是有神通,實在那是鬼神的力量,讓他有一點神通,而鬼神有時候還不靈。
有的吃藥也能得到一點神通;
有的是由前世而來的果報,有小小相似的神通,但也不是真的。
這些都是有漏的神通,都靠不住!
只有修學佛法,修習戒、定、慧所得到的神通,力量是強大的。
但是,在還沒有成佛之前,也不是完全靠得住的,有時候也有變化。

我講一個阿羅漢神通靠不住的故事....


註4:
1. 賓頭盧尊者

2. 福田第一的賓頭盧頗羅墮尊者


註5:T02n0099_023 雜阿含經 第23卷[0170a01]
◎莊春江工作站:
雜阿含604經,依現代的考證,
「實為《阿育王譬喻》的部分異譯,卻被誤編在《雜阿含經》內」
(印順法師《雜阿含經論會編》p.b1),於此刪除。

◎時,彼女請佛及比丘僧。
時,諸比丘各乘空而往彼,我爾時以神力合大山,往彼受請。
時,世尊責我:
「汝那得現神足如是?我今罰汝,常在於世,不得取涅槃,護持我正法,勿令滅也。」

◎因為尊者被佛陀罰常住人間,接受供養,又被稱「福田第一」。
所以,在日本奈良的東大寺,能見到其雕像。
圖片來源

註6:《佛遺教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