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

阿含部經_T02n0099《雜阿含經》1286經:非世間眾事,是則之為欲,心法馳覺想,是名士夫欲※

《雜阿含經》1286經云:
 非世間眾事,是則之為欲,心法馳覺想,是名士夫欲。

獅子吼站(註1)的白話註解:
 世間的一切外境,不脫色、聲、香、味、觸,這些並不能叫「欲」(它們只是物質);
 一旦眼、耳、鼻、舌、身對於這些物質產生了主觀的貪愛執著,
 則色、聲、香、味、觸才叫做「欲」,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五欲」。

獅子吼站又說:《雜阿含經》752經也有類似經文:
 然彼(色、聲、香、味、觸)非欲,於彼貪著者,是名為欲。

雖然說,我們習慣稱「色、聲、香、味、觸」為五欲,
但佛陀說那是因為我們內心對其起貪、嗔、痴的緣故。
我覺得與此類似的有:五蘊,在凡夫稱為「五取蘊」,聖人身則稱「五蘊」。
"取"是"執取",強調從凡致聖的是貪、嗔、痴的脫離。
解釋再通俗一點,這有點像古人說的:「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自個招的。

其次,偈中的「士夫」,莊春江居士有註解:
 南傳作「人;個人」,菩提長老英譯為:the person。


*****
按南北傳阿含經對讀,
「相應部1相應36經/信經(諸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的有些偈語,
是天神白佛陀所言,其南傳經文的中文翻譯如下:
 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說這偈頌:
  「信是男子的伴侶,如果不信則不住立,從此有名聲與名望,離開遺骸後,他到天界。」
  那時,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說這偈頌:
  「應該捨棄憤怒,應該放棄慢,應該超越一切結,
   他對名色不執著,無所有者執著不降臨。」
  「缺乏智慧的愚癡人們,他們從事放逸,有智慧者保護最上財產的不放逸。」
  「請你們不要從事放逸,不要親近欲與樂,不放逸地修禪,以獲得廣大的安樂。」

對應的《雜阿含經》1286經經文則為:
 信為士夫伴,不信則不度,信增其名稱,命終得生天。
 於身虛空想,名色不堅固,不著名色者,遠離於積聚。
 觀此真實義,如解脫哀愍,由斯智慧故,世稱歎供養。
 能斷眾雜相,超絕生死流,超度諸流已,是名為比丘。

意思是:
信戒為基,持五戒十善,在世時,成為君子;離世後,得生天上(欲界天),
但莫若斷煩惱,了脫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