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

阿含部經_正念、正知2※


一年前筆記講到的「四種正知」: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不迷惑正知,
出自南傳的論典,北傳無此說法。
記得寫的當下,我應該是搞懂了。
但這幾天重讀,我感覺似懂非懂,
回頭看我所引用的出處:帕奧禪師的《正念之道》,更加迷糊了。
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區分成四種?

帶著疑問,我便查閱其他相關文章對此四種正知的闡釋,試圖釐清。
找到兩篇幫助我理解比較有用的文章(另有一篇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列於文後)。
一、<尊者瑪欣德著述:《止觀禪修次第》之“第四講 止觀基礎(二)·
   第一節正念正知的培養”>(註1)
二、<四種正知(Sampajanna)的修習>(註2)

整理的結論如下:
生活上,
行、住、坐、臥、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等等時刻,皆可修練止觀,臻至內心清淨。
換句話說,將「止觀」嵌入「行、住、坐、臥、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等等」裡面。
於此,修行者要建立四種認知。框架如下:
認知一:修止觀能達到內心清淨,你要在▯▯時修止觀,這對你有益
認知二:你要學會(或找出):在▯▯時,如何修止觀的最適宜方法
認知三:你要運用這最佳方法,在▯▯時,修止...
認知四:你要運用這最佳方法,在▯▯時,修觀...
(其餘沒提的是執行細節的部分;▯▯是「行、住、坐、臥、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等等」)

比如「行走」:
1. 你要在行走時修止觀,這對你有益
2. 你要學會在行走時,如何修止觀的最適宜方法
3. 運用它,在行走時,修止
4. 運用它,在行走時,修觀

重新閱讀 被「四種正知」所註解的《大念住經》〈身念住‧正知篇〉之經文:
 比丘向前進或返回的時候,以正知而行。
 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屈伸肢體的時候,他以正知而行。
 穿著袈裟、執 持衣缽的時候,他以正知而行。
 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大小便利的時候,他以正知而行。
 走路、站立、 坐著、入睡與醒來、說話或沉默的時候,他以正知而行。

應該好理解許多。





---------------------------------------------------------------------------------------------------------------------------
生活上,行、住、坐、臥、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等等時刻,
皆可修練止觀,臻至內心清淨。
於此,修行者要建立四種認知。框架如下:
認知一:修止觀能達到內心清淨,你要在▯▯時修止觀,這對你有益。
認知二:你要學會(或找出):在▯▯時,如何修止觀的最適宜方法。
認知三:你要運用這最佳方法,在▯▯時,修止...
認知四:你要運用這最佳方法,在▯▯時,修觀...
(其餘沒提的是執行細節的部分;▯▯是「行、住、坐、臥、吃飯、喝水、咀嚼、嚐味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