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中華人物_(唐)法海禪師

講起"法海法師(禪師)",大家第一個想起大都是《白蛇傳》的那位吧。
那歷史真有其人嗎?
有的,唐朝宰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剃度後為金山法海禪師(註1)。
聽說《白蛇傳》是改編他的傳說而成。不過,這兩位法海人格卻有天壤之別。
《白蛇傳》的法海都太熟悉,就不多說、不多佔篇幅。僅說真實世界存在的那位。


根據時光網(註2)引用的《金山寺志·裴頭陀》,翻成白話,大概意思是:
「唐朝有一位俗姓裴、修頭陀行的僧人(俗稱的苦行僧),自幼聰明便跟其他小孩不同。
 他原是宰相裴休的兒子,因此,出家時,父親裴休作了一篇<警策箋>送他。
 作和尚後,修頭陀行,如一天只吃一餐,長坐而不臥躺,穿百衲衣。
 後來,到金山塔(古稱:澤心寺)旁的巖洞裡修禪觀,
 便發生了民間傳言的「降龍斷臂」事蹟。
 接著,他重建金山塔、新修寺廟。待到完工,人便不知去向。」

時光網進一步又講「降龍斷臂」的故事:
 法海禪師到澤心寺之後,在山中經常有一條白色蟒蛇到山路中咬傷行人。
 山下信眾談蟒色變,沒人敢上山燒香禮佛。
 為了消除蟒蛇給廣大信眾帶來的安全隱患,法海禪師毫無畏懼地與蟒蛇鬥智鬥勇,
 並在降伏蟒蛇的過程中被蟒蛇咬斷右臂。
 雖然受傷,法海禪師也毫不畏懼,憑著自己的法力,
 降伏白蟒,最終將蟒蛇趕入江中,徹底解除了蟒蛇之患。

同樣是趕白蟒的野史傳言,
維基百科版本裡的法海(註3),則用「水淹」的方式逐蛇入江。
無論哪個正確,都沒有《白蛇傳》拆散婚姻、破壞家庭的情節。
至於,是怎麼一步步演繹成今日這樣,百度(註1)有詳細說明。


從上述,
可以發覺法海禪師"苦行威儀"跟"禪定得通"(應該是有神通,才能降蛇),
然而,對於他如何修觀、緣起性空智慧之覺證,幾乎沒沾到邊,
實在很難知道到底禪師證果、覺悟了沒有。



---------------------------------------------------------------
註1:百度百科:金山寺法海
1. 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
其父裴休曾任宰相,字公美,唐代濟源地方裴村人。

裴休宰相於當時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
他在唐代長慶年間(821-824)考中進士,歷任節度使,禮部尚書,太子少師等職。
大中六年(852),裴休升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
為官廉潔,治理有方,博學多才,文書俱佳。其身後“新唐書”,“舊唐書”都曾為他立傳。
[裴休在《舊唐書》、《新唐書》有立傳,而法海禪師沒有]

2. 明末馮夢龍編撰的“白娘子永鎮雷鋒塔”,是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白蛇傳”,
此時的法海禪師是有道高僧,並非後人理解的“惡僧”形象。
在後人演繹的地方戲劇“白蛇傳”版本,
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對法海禪師進行猛烈抨擊,
嘲笑他是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實際正是為了揭露“封建偽善”。
對於當代人們來說,
“封建偽善”早已伴隨著雷峰塔的倒掉而成為歷史
藝術法海的歷史使命是否仍應繼續值得探討。
但毋庸置疑,人們應當了解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並予以尊重。
也許人們沒有能力去塗抹一個民間故事在幾百年來留下的印記,
卻可以選擇尊重歷史和事實,書寫更好的未來。


註2:時光網: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法海:歷史上真的有法海嗎?
《金山寺志·裴頭陀》云:
「唐裴頭陀,生而穎異,胎素不群,乃河東裴相國休公之子也,
 因作文送出家,行頭陀行,精煉形神,清齋一食,六時危坐。
 後來金山塔旁巖洞中,每入禪觀,降龍斷臂,重興殿宇,功成而不知所之。
 宋相張商英題云:
 『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山中留下老頭陀。』」
[這本書,我找不到]


註3:維基百科:金山法海禪師
據說法海修金山寺時,有一白色大蟒蛇佔據寺地,
一動也不動,工人們欲傷之,法海斥曰:「檀越!爾、我非漢高帝也。」
法海召集僧眾,設壇念誦《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等畢,
該蛇突然昂首,向法海吐信,法海又念誦了一遍《金剛經》,
該蛇又吐信示意,之後自行離去。
離去時下起大雨,水淹數日方退,時人說是;「龍王爭伽藍」,
而法海禪師仍然端坐岩洞之中,後人建造「法海洞」以為紀念。
宋朝宰相張商英有詩讚曰:
「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
小說家者流,演之為《白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