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阿含部_《雜阿含經論會編》:45經

原文:《瑜伽師地論》卷 86(大正 30,780a19-b8):
由三解脫門增上力故,當知建立四種法嗢陀南,
謂空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無相解脫門。
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者,依無願解脫門,建立第一、第二法嗢陀南。
一切法無我者,依空解脫門,建立第三法嗢陀南。
涅槃寂靜者,依無相解脫門,建立第四法嗢陀南。


嗢陀南,是「印」的意思,法嗢陀南=「法印」,故此段大致翻譯如下:

由於三解脫門的增上力的原因,能建立四法印。
何謂三解脫門?空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無相解脫門。

依(據)著無願解脫門,可建立「一切行無常(諸行無常)」、
「一切行苦(諸受皆苦)」的第一、第二法印;

依著空解脫門,可建立「一切法無我(諸法無我)」的第三法印;

依著無相解脫門,可建立「涅槃寂靜」的第四法印。

2020年6月12日

阿含部經_T02n0125《增一阿含經》49品4經:有十一法,阿羅漢所不習者※

開仁法師《《佛法概論》講義》的第15章註解19-2,
引用《增一阿含經》49品4經(註1)中,
象舍利弗(與 舍利弗是不同人)說漏盡的阿羅漢不做的11件事,
來解釋《佛法概論》所說:「如在家的得四果,那一定要現出家相。」

我綜合莊春江工作站(註2)、獅子吼站(註3)、悟慈和尚譯述《增一阿含經》(註4)的解說,
這十一件事,應該是(中文數字是原順序):
(一)不會還舍法服,去習白衣之行
→白衣即「在家人」,相對而言,「法服」應該指「出家人」。
 我認為這一條就是:「如在家的得四果,那一定要現出家相」的理由。

(二)不會去習行不淨行
→依上下文,阿難尊者撞見,象舍利弗身為一個比丘,竟然和女人勾肩搭背。
 然而,象舍利弗"真正"證阿羅漢果之後,便永遠不會有這種不清淨的行為。
 這裡特意標出"真正",這是因為:
 象舍利弗曾經以為自己已經證阿羅漢果,並跟人說自己證果,
 後來,卻對女色克制不住,方知自己錯了(沒證阿羅漢)。

(三)羅漢不殺生、(四)不偷盜、(六)不妄語、(八)不會吐惡言
→戒律有訂,好理解。


(五)食終不留遺餘
→不浪費食物。我覺得也可視為:阿羅漢只取自己吃得完的量。

(七)不群類相佐
不結黨營私

(九)不狐疑、(十)不會恐懼
→不懷疑,我認為這應該和四不壞信有關;
 不恐懼,應該就是阿含經常提的「遠離憂悲苦惱」的境界。


(十一)不受餘師,又不會更受胞胎
→不再信仰天魔外道、也免於輪迴。



--------
註1:T02n0125《增一阿含經》49品4經


註2:莊春江工作站:北傳:增壹阿含49品4經 南傳:無
§此經沒有相對應的南傳經典§


註3:獅子吼: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六(四)


註4:增壹阿含經卷第46-51(四三七):白話文全譯
(一)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還舍法服,去習白衣之行的。
(二)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去習行不淨行的。
(三)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殺生的。
(四)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偷盜的。
(五)漏盡的阿羅漢,食終不留遺餘的。
(六)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妄語的。
(七)漏盡的阿羅漢終究不會群類相佐的。
(八)漏盡的阿羅漢終究不會吐惡言的。
(九)漏盡的阿羅漢終皈不會有狐疑的。
(十)漏盡的阿羅漢終究不會恐懼的。
(十一)漏盡的阿羅漢終究不受餘師,又不會更受胞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