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

隨筆-其他-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下)

前一篇解釋了「天下名山僧佔多」,這篇則要講「世上好話佛說盡」。

「世上好話佛說盡」出處應該是《大智度論》卷二(註1):
 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
 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
 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
 復次,如《釋提桓因得道經》,
 佛告憍尸迦:「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我法中。」

白話的大致意思:
佛法,不一定要佛說,一切世間順應真實(緣起性的真理)之善語好話,都是佛法。
比如毗尼上寫,有五種人可以說佛法,佛、佛弟子、仙人、天神跟化身人。
又比如《釋提桓因得道經》裡,佛告訴憍尸迦,
切世間順應真實(真理)的善語好話,都是佛法。


南傳阿含經裡也有例證,增支部8集8經:
 佛陀問:
 「天帝!猶如在村落或城鎮不遠處有大堆穀物,
  如果大群眾從那裡以扁擔、籃子、腰、合掌搬運穀物,
  天帝!凡前往那大群眾後如果這麼問:『你們從哪裡搬運穀物呢?』...」

 天帝答:
 「大德!那大群眾回答了正確的回答:『我們從那大堆穀物搬運穀物。』」
 佛陀說:
 「同樣的,天帝!凡任何善說,
  全都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我們與其他人從那裡一一取來後而說。」


佛陀用"大堆穀物"比喻成佛法、真理,
而扁擔、籃子、腰或合掌等等方式搬運的穀物,則指一切世間順應真實(真理)的善語好話,
它們都是源於佛法、真理,全是佛法、真理。
簡單說,重點在「順應真實(真理)」,
入佛法相,故名為佛法,或者佛語具三相,具三相是佛法。


或許會有人誤會,佛教在佔便宜,將世上好話都據為己有。
絕非如此!就像《雜阿含》404經(註3)的精神一樣,
只有法饒益、義繞益、梵行繞益才會為佛所願說,
佛不說的"好話",多著是。



------------------------------





隨筆-其他-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上)

我頭次聽到這偈時,實在想不通「天下名山僧佔多」的道理,
查了網路資料,也無法釋疑。
直到讀了那其中稍微接近、卻也帶點奇怪的一筆,才使我日後漸漸想通,
它的大意是這樣:
「僧人在山林建寺,做足水土保持,懂得與自然共處,不破壞環境,
 自然沒有土石流等惡事,百姓嚮往而得名。
 名山古剎,是因為有僧(古剎),才得以號為名山。」
 
這說法背後的邏輯,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相信大家都讀過劉禹錫的<陋室銘>,看開始幾句就明白。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然而,後面劉禹錫卻清楚地說道:
「名」源於「德」,這才「唯吾德馨」。
而《大學》的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和《中庸》的「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就說得更清晰遠大,
人之善德,不單興旺地理山水,更重要的是,人也可以利益他人、造福一方。
 
 
我之所以稱那該說法"帶點奇怪",是他何必拿「水土保持」做文章呢?
我們也能說:倘若你不去大興土木,本不會有過度開發所導致的土石流呀!
因此,它不太可能是主因。
 
身為佛弟子,應當知道佛子需具足三個要件:
智慧、慈悲、信願,或說:淨治身心、成熟有情(眾生),莊嚴世界。
 
此三者無一能偏廢,佛教要提升(自己及他人)的,
不單物質世界的福,更包含精神世界的慧,而精神世界昇華,又更為徹底。
 
所以,談「天下名山僧佔多」,
何不從智慧、慈悲、信願的(佛教)道德說起呢?
場合亦無須執於山林,而在於人間,完成莊嚴世界。畢竟,佛法是佛對人說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