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中華人物_(五代)布袋和尚※


援引自《宋高僧傳》卷21(註1),布袋和尚的故事。
原文:
唐明州奉化縣契此傳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恒,寢卧隨處。
常以杖荷布囊入鄽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葅,
纔接入口,分少許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
曾於雪中卧,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
有偈云:「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
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
又於大橋上立,或問:「和尚在此何為?」曰:「我在此覓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則物售。
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現相表兆。
亢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係濕草屨。人以此驗知。
以天復中終于奉川,鄉邑共埋之。後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

白話翻譯(註2):
釋契此,不詳何方人氏,或云四明(今浙江寧波)人。
身材肥胖,皺鼻大肚,言語不怎麼正常,隨處寢臥,
常以杖挑一布袋走街串巷,遇人則乞,所乞之物不拘魚肉,
剛要送入嘴,則分少量裝入袋中,故號為長汀子佈袋和尚。
曾經臥於雪中,而身上無雪,人們以此對其人頗感奇異。
當時曾流傳「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偈句,人們都說這是慈氏(即彌勒佛)垂跡於世。
他曾站立於大橋上,有人問他:「和尚站在這裡做什麼?」,他說:「我在這裡找人」。
常常跟店家行乞,該店就會生意興隆。
他所帶的袋中常裝有許多供身之具,示人吉凶,必現相表徵。
炎陽高照時,他拖著高跟木屐,在市橋上豎膝而眠:
下雨時,他則腳穿一雙濕草鞋,人們有時以此來預報天氣。
天復年間(904年)命終於奉川,眾鄉鄰把他埋葬起來。
後來有人在外地也遇見他,同樣以杖挑一布袋四處遊化。江浙一帶有許多他的畫像。


*****
另一部紀載布袋和尚的書是《景德傳燈錄》卷27(較著名),
則將上述「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完整寫出: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並言道,這是在梁貞明二年(917年)丙子三月,他示寂前(圓寂)說的偈語。
從這,明顯察覺兩書的圓寂時間不一致。

除了這首偈,布袋和尚還有一首偈也常傳誦,同出自《景德傳燈錄》,
 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即便是兩書加起來,對布袋和尚的內容仍少之又少,無以識別修學法門,
不能說禪宗為他立傳,就說他是禪宗。影視劇能拍幾十集,創作居多。



--------------------------------------------------------------------------------------------------------------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