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

文藝_日本茶道的「道」※


日本茶道的「道」究竟彰顯的是什麼呢?是儒?是釋?還是道?  
若以三家的經典來看,
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印度的原始《阿含經》《律》等,似乎都未曾直接涉及「茶」。
後來讀到一些談及 2013 年日本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的文章,其中提及「茶禪一味」一詞。
我推想,這一觀念應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逐漸形成的。
果然,我找到的資料多半支持此說,且其中不乏帶有神話色彩的描述。
即便這些傳說聽來頗為奇幻,仍可以確定的是:
茶道中的「道」,指的正是釋家(佛教)禪宗之道。它發端於中國,傳入日本而弘展。


在〈從對談茶禪的生命觀〉(註1)一文中寫道:  
「禪宗初祖達摩於西元 520 年自印度來到中國。傳說他在少林寺九年面壁修行,
 前三年雖能如願,但後來因體力透支,睡魔頻頻侵襲。醒來之時羞憤難抑,
 遂於絕望中撕下雙眼眼皮,棄置於地,發誓再不閉眼打盹。沒想到在眼皮落處竟長出茶樹。 
 有一天,弟子在茶樹旁煮水,恰逢一陣風拂過,樹葉落入鍋中。
 達摩飲下後,頓覺神清氣爽,從此打坐不再昏沉,能保持心靈的清明。」  
因此,作者認為:正因茶與禪的關係密切,才會出現茶樹起源的這類傳說。

若要尋找較確切的文獻依據,該文又引用了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飲茶》的記載:  
「開元年間,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之人務求不寐,又不進晚餐,唯許飲茶。
 於是人們各自懷挾茶葉,到處煮飲,從此相互仿效,遂成風俗。」  
可見,禪僧最初飲茶的目的,
正如傳說所述,主要是為了防止坐禪時昏沉,使心神清澄,思慮寧定,並提振精神。
至於「茶禪一味」一語,則是宋代圜悟克勤禪師(1063-1135)所提出的。



--------------------------------------------------------------------------------------------------
茶文化與中國禪宗相關,禪坐為了防止昏沉而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