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名相_陀螺與陀羅尼:佛教的主軸思想:無我(Anātman)、空

《華雨香雲》p.176:陀螺與陀羅尼
陀螺為兒童玩物,圓形,或圓柱形,中貫以軸心。
旋之,抽之,或以帶而旁擊之,旋轉不已,能保持力之均衡而不致傾倒。
唐譯《大毘婆沙論》(卷七)云:「如舞獨樂,緩見來去,急則不見」。
涼譯(卷三)則作:「猶如小兒舞於獨樂,旋速則見如住,旋遲則見來去」。
獨樂,顯見為陀螺之異譯;從可知陀螺乃來自印度者。
陀羅,梵語,應為 dhara ,譯意為「持」。
軸心能保持力之均衡而不失墜,乃名為陀羅耳。
佛法之核心為法 Dharma ,大乘之不共為陀羅尼 Dhāraṇī (《大智度論》),並以 Dhṛ 字根而成。
大乘之所以特重陀羅尼者,
以即萬化而深入無二之法性(不變之真性,合於持義,此猶為大小共通之「法」義),
又即萬化之紛紜,得其中心而攝持無遺(此乃大乘特質)。
「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攝持萬化於一極,為大乘特有之傾向,
亦即陀羅尼獨到之本義。末流偏於咒語,非其本也。


由此文,梵語裡,陀羅尼和陀螺(玩具)二字是有關聯的,
"陀羅尼"指的是佛法的核心思想,無論時代如何流轉,亙古不變,
正如同"陀螺之軸心,旋轉時能均衡不傾"。
那何謂「核心思想」,我認為是無我(Anātman)、一切法畢竟空。
如上述所示,可惜的是,
後來的學者都把"陀羅尼"解讀成咒語(和"依義不依語",反其道而行吧)。
再者,看待佛法一期一期的流變,吾人應著重其不變的共通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